鐵打的北京,流水的夢。多少人帶著夢想來到了北京城,又有多少人追夢無果,離開了京城。在這個天高云淡,秋意漸至的北京城里,也有了這樣的一群人,一群追夢(新教育)人。我們齊聚清華附小CBD校區,開啟了"2017新教育螢火蟲之夏全國第八屆新教育種子教師研訓營"之旅。
主持人藍玫老師,深情地朗讀了童喜喜老師的詩歌《在命運無風的日子里》
"來吧,來吧!
既然命運無風,
就讓我們現在啟航,
用速度,撞出存在的風浪。
走吧,走吧,
人生并不是一個競技場。
我們能擁有的一切,
不過內心折射的榮光。
看啊,
這忙忙碌碌的一生,
就像浪花穿行在海上。
來自于海,又沉溺于海,
萬事萬物終歸于海洋。
所以,在命運無風的日子里,
來吧,讓我們自己成為風浪!
這里,那里,都一樣,
全都是一片海洋。
昨天,今天,都一樣,
全都是最好的時光。
天空,大地,都一樣,
全都是大海遙遠的異鄉。
故鄉,異鄉,都一樣,
全都是我心上的地方。”
詩歌為我們開啟一天的學習,注入了力量,擦亮每個日子,呵護每個生命的成長,是我們的使命,是我們的夢想,這群人怎會讓夢想如流水一樣?那就讓我們一起啟航,用速度撞出存在的力量。
接下來,童喜喜老師現場致辭:一襲白裙,一頭瀑發,看上去瘦瘦弱弱,卻充滿了巨大的能量,這力量來自書籍,來自博愛仁慈之心,來自心中千千萬萬個孩子,來自……努力點亮自己,照亮別人,是這位有著悲天憫人情懷新教育人的追求。那一件件公益事跡讓人敬佩到想不通她為什么做這些"傻事兒"。她說“希望我們的回想,能夠成為合唱。"朱永新、許新海、陳東強老師也紛紛發來了致辭。
頒獎典禮,優秀種子教師,優秀義工,優秀分站的事跡介紹,讓人震憾的同時,也明白了"獨行快,群行遠。″
樊青芳老師分享了《最是書香能致遠》“一個人的精神發育史就是他的閱讀史,一個民族的精神境界取決于,這個民族的閱讀水平。一個沒有閱讀的學校就永遠沒有真正的教育,一個書香充盈的城市,必定是一個美麗的城市。"樊老師用朱永新教授的話,拉開了"營造書香校園"的講座。美國的著名詩人惠特曼曾經說過:"一個人在鄉間走去他所看到的東西,他就變成了那個東西,那個東西就成了它的一個組成部分。讓孩子遭遇紫丁香而不是雜草。就要給她"紫丁香"般的環境,樊老師從選書(自已大量讀書,寫書評,聽專家講座),打造舒適閱讀環境(隨處可閱讀、家庭院閱讀、班級主題閱讀環境)。她們為了讓書香醉人,還特意修煉了十八般武藝(晨讀、午會、晚講、園長講故事、義工故事會、周末故事會、學生聊會、教師聊書會、親子閱讀指導、義工故事大賽、學生大賽、繪本大賽、專家閱讀培訓丶幼小銜接閱讀指導、閱讀主題展示、每月主體閱讀、閱讀與教學活動。行動就有收獲,堅持就有奇跡,在路上不停地行走,就會遇到慶典,就會有額外的獎賞:師生在讀寫中得到了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生活是七彩的,心情是陽光的,表情是豐富的。書籍《院長故事會》,入圍《中國教育報》"2016推動閱讀十大人物"教育的田野充滿了勞作,然而她們卻詩意地棲居在教育的田野上。
童喜喜老師講述了《新教育實驗十大行動推進技巧》。新教育的十大行動,以“家校合作共育”為優質高效的基礎,以“聆聽窗外聲音”為推進助力,以“建設數碼社區”為工具,以“營造書香校園”、“培養卓越口才”、“師生共寫隨筆”等主要形式“研發卓越課程”,通過“推進每月一事”進行全面梳理,以“構建完美課堂”為重點呈現,“締造完美教室”,以一間間教室的真切改變,真實積累推動中國教育的整體發展。告訴我們三個關鍵詞:完整、整合、地圖。正確的行動,我們就要堅持。堅持正確的,才有慶典。
盧勤老師,一位69歲的"年輕人",在大家期待的目光中閃亮登場,那精氣神兒傳染了與會的每一位老師,午后的困頓一掃而光。近三個小時的站立式講述,讓我們激情澎湃,有喜有憂,有笑有淚,有花有果。經歷是人生的一筆財富,她從自己的故事,身邊的故事娓娓道來如何才能《讓每個孩子都精彩》:肯定的力量是孩子成長中最重要的力;愛的力量;用愛的分享滋養孩子;用愛的語言激勵孩子;用愛的細節感染孩子;用愛的懲罰約束孩子,用愛的胸懷包容孩子;把愛的機會還給孩子。夢想和目標的力量,愛的力量,理解的力量,樂觀的力量。總之給孩子搭建成長的平臺,結他們力量,讓他們精彩。靜靜地梳理這場講座,我認為讓孩子變得強大、活得精彩有這樣幾個關鍵詞:圖書館,操場、夢想與心態。在我們的手中是一個個正在成長的鮮活的生命,我們的一個眼神,一句話,一個動作將會改寫孩子的未來。作家畢淑敏寫過一篇散文,叫《愛的回音壁》,講的是當今孩子的教育問題。文中有這樣一段話:“一個不懂愛的孩子,就像不會呼吸的魚,出了家族的水箱,在干燥的社會上,他不愛人,也不自愛,必將焦渴而死!”看來,愛也是一種極其重要的生存能力。我們這些為人師者在教會孩子們學會這種能力之前,首先就要做到自己心中有愛。這種愛是神圣的,是教師職業道德的核心和靈魂。“春風化雨,潤物無聲。”呵護學生的自尊,給學生以尊重,讓學生真正從心靈深處受到感化和觸動,這才是教育對愛的詮釋。蘇聯著名教育家馬卡蓮柯說過:沒有愛便沒有教育;培養人就是培養他對前途的希望。冰心老人也說過:“有了愛,便有了一切,有了愛,才有教育的先機”。修煉一顆柔軟心,用充滿愛的目光注視孩,肯定孩子的每一次進步與改變。只要能使一顆心免于受傷,我們便不虛此行。
晚上的沙龍(榜樣教師話成長)之后,我們在童喜喜老師的詩歌中,結束了今天的研修。
《你的模樣就叫遠方》
作者:童喜喜
從這里起航
你究竟想走向何方
不甘此處的人啊
故鄉是故去的夢想
他方是甜美的希望
只是 所有遠方
都是他和你的地獄
都是你和他的天堂
從今天起航
你說你要奔往遠方
流落在外的人啊
明天是昨天的遠方
這里是那里的遠方
你想抵達的地方
只在你腳下
只在你心上
大樹說樹的遠方是天空
天空說大地才是自己的夢想
每個人都在向著遠方張望
遠方.承載著所有人的渴望
所有遠方都只是拔節的朝向
遠方不在任何地方
勇敢的人啊
我愿你的心成為你渴望的遠方
我愿你讓自己長成遠方的模樣
親愛的人啊
讓我們在大地上流浪
把遠方帶到人們的身旁
讓我們仰望夜空歌唱
歌聲讓這里和那里真的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