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了兩個小范圍的調查。
我熟悉的學工程的朋友,一共15個,都是工程類專業畢業。
畢業三年,現在有1個創業,2個公務員,1個經融公司,2個城市工程,2個機關,6個郊區或偏遠山區,1個辭職浮動。
其中,和女朋友/老婆在一起的有4個,除去沒有女朋友的,其他的都是異地,占比60%。
另外一個小調查:
從工程管理學報上得來的數據:2014年底,全社會就業人員總數77253萬人,其中,建筑業從業人數4960.58萬人,建筑業從業人數占全社會就業人員總數的6.42 %。
去除坐機關,在本地上班早晚回家的那一小部分按照10%的比例,還有4464.52萬人不能經常回家,甚至一年回家一次,占全國總人數的3.19%。
也就是說,不能常年在家陪伴妻兒、父母的人群,僅建筑工程行業就占14億人口中的3.19%。如果加上其他行業的呢?
1
我們是一群修水電站的。
不是最苦的那波工作者,不用像清潔工那樣凌晨起床沿街清理,一直到深夜才能回家;不用像勘探隊員那樣風餐露宿,還面臨懸崖、戈壁的危險。
但我們需要在荒無人煙的山里開辟道路,需要在蛇蟲鼠蟻上駐扎,需要每天頂著烈日在腳手架上攀爬...但這些都不能難倒我們,對我們來說是家常便飯。
但是離家遠,回家不便卻能打垮一個個硬漢。
那個男人沒柔情?
勞作一天的工程漢子們,最開心的就是晚上躺在床上打開視頻和老婆、孩子、父親、母親開懷聊天,不停呼喚著電話那頭四處玩耍的孩子的小名。
不談辛苦,不聊心酸。
只關心小孩的成長、父母的身體、家中的狀況,告訴他們,自己一切都好。
沒有成家的,每晚都向女朋友“匯報工作”。
講思念,聊無奈。小心翼翼的維護這段因距離變得異常艱難的戀情。在女友怒火下裝孫子也是數不勝數。
我們也想回去,或許比起望眼欲穿的女朋友我們更急切。
誰不想把自己的青春揮灑在繁華都市?誰不想有一場浪漫的愛情直到結婚?誰不想陪著子女慢慢長大?誰又不想陪伴在日漸年邁的父母身邊?
我們知道女朋友需要我們陪伴,我們知道子女需要我們看護,我們知道父母期望我們在他們身邊。
可是,我們要生存。
可是,家人要生活。
可是,這份工作總要有人來干。
2
昨天是七夕。
撲面的秀恩愛崩潰了所有交流媒介。
最深情的表愛就是陪伴;我不在乎你有多少錢,我只要你在我身邊;我希望你能每天接我下班......
看到這些,身在山區的我們只能默默給女朋友來句:媳婦,七夕快樂。又或者網上買份禮物郵寄回去,表達下自己的歉意。
我們有時會嘲笑那些聲討男朋友為工作奔波不念家的女人:沒有面包你連不滿的權利都沒有。
更多是對自己的親人的愧疚。
只可惜我們選擇了這個行業,只可惜社會需要這個行業,只可惜遙遠的你們選擇了做這個行業的我們。
對我們來說,陪伴是個希望,又是根不能觸碰的神經。
太敏感,太脆弱。
我們都有一個夢,快快回家和親人團聚。
那個夢,就在不遠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