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九月份開學的時候,趕上超市的兒童讀物大減價,我一下子買了近十本書,是給女兒準備的,雖然女兒還沒有到上幼兒園的年紀,但書是放不壞的,我喜歡書架滿當當的感覺。
其中有好幾本童話故事書,如《安徒生童話》、《格林童話》、《一千零一夜》等,書靜靜地在書架上睡了幾個月,十一月份女兒來以后,為了讓她按時睡,我承諾每天給她講睡前故事,一開始是講她熟悉的故事,比如寶貝去游樂場、寶貝吃飯,或者小豬佩琪、汪汪隊等!后來我引導她看一些迪士尼動畫,再后來就發展成講書里的故事了。
我首先選擇了《安徒生童話》,因為好記,也因為自己熟悉。少了畫面和音樂,女兒一開始也不接受,而我自己所謂的熟悉也是茶壺里煮餃子,只記得大概的輪廓,所以“講故事”變成了“讀故事”。
第一個被女兒聽進去的故事就是《賣火柴的小女孩》,因為她記住了小女孩沒有鞋子,沒有吃的,回到家爸爸還要打小女孩,所以在聽故事的過程中,女兒不停的打斷我,要把自己的毛毯、自己的鞋子、自己的零食給小女孩。每當她問我可以嗎?我都說可以,并抱抱她,夸她有一顆善良的心。而她則說:愛心愛心!
《賣火柴的小女孩》反復講了一個星期之久,從最早的給小女孩東西,到后來的問題:小女孩為什么不穿鞋子?小女孩的媽媽呢?小女孩的爸爸為什么要打她?十萬個為什么,經常問得我一愣一愣的!
驚嘆于孩子的世界:全世界的東西都可以和別人分享,包括爸爸媽媽!全世界的東西都有兄弟姐妹,包括一朵花一片葉子;全世界的好事都可能發生在自己身上,想要什么都是一句話的事,真是絕對的樂天派!
第二個聽進去的故事是《白雪皇后》,這個得益于動畫片《冰雪女王》,因為動畫片是根據故事改編的,女兒的興趣點在于冰塊,這個故事直到現在還是睡前故事的第一選擇,女兒動不動就說自己是冰雪女王,要把所有的東西都變成冰塊,要不就說自己是格爾達,要打敗冰雪女王!
童話故事的魅力就是想象力無窮,人物的力量也是無窮的,生與死都可控,都可以選擇自由切換,卻不用考慮邏輯性。而童話故事又確實可以引導孩子看到真善美,因為它的價值觀就是邪惡的走向滅亡,美好的獲得新生!
因為每天要講故事,我就把《安徒生童話》放在了床頭,有時候女兒睡著了,我自己居然一個故事又一個故事看了起來,不知不覺竟然把一本書都看完了,很多故事都耳熟能詳,比如《海的女兒》、《皇帝的新裝》、《丑小鴨》、《豌豆公主》、《拇指姑娘》等。
很多故事在現在看來價值觀有問題,如《海的女兒》中小女兒救王子,愛慕王子,卻沒能讓對方知道,為了愛情可以放棄一切,甚至是自己的生命,這些在現在看來都很傻很天真!
也有很多普世的真理:《丑小鴨》中丑小鴨到白天鵝的蛻變,要經歷嘲笑,傷心,孤獨,等待的過程;《皇帝的新裝》中,因為不想被說成不稱職或者愚蠢的人,所以就自欺欺人,自我感覺良好;《豌豆公主》中真正的公主是裝不出來的,因為一顆豌豆就能試探出來!
雖然有這么多道理,但故事就是故事,孩子需要的就是單純的快樂和無限的可能。有句很扎心的話是:聽過很多道理,卻依然過不好這一生。所以在講故事的過程中,我盡量不摻雜自己的主觀想法,只講故事本身!
《小王子》中說每一個大人都曾經是個孩子,朱德庸《絕對小孩》中覺得大人的世界不再純粹,有什么能比孩子們的世界更好玩呢?事實也是如此!
每天給孩子講睡前故事,身邊的每一個物件都是有生命的,被子可以是海灘,狗熊可以是媽媽,積木可以是積木寶貝,積木老家,帶上帽子是小蘿莉,穿上高跟鞋就可以扮演媽媽!
孩子的世界就是找尋一切可以玩兒,一切可以陪自己,讓自己快樂的,哪怕手上都是顏料,哪怕身上都是水,哪怕臉上都是米粒,哪怕前一秒還在哇哇大哭,都無所謂!就像童話故事中都有幸福和快樂的結局!
每天做一次小孩:開心笑一笑,不開心就說出來,時不時任性一回,適當皮一下,偶爾偷個懶打個盹,又能如何!說不定夢里還有南瓜馬車,讓我們偷偷樂一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