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有朋友問我,每天上班都夠累的了,你哪來那么多的精力去做那么多的事?
我跟她說,只要你想,你也能做到。
她說,我真的做不到。
每個人一天都是二十四小時。除去固定的休息時間,大家的時間都差不多。為什么別人能做到那么多的事,而你做不到呢?
沒懷孕之前,我也覺得每天上班就夠累的了,下班回家就是在床上躺著,看電視或者玩手機,連衛生都不愿意打掃,理由是上了一天班多累??!
懶得動,就是我最大的借口。
而今,我每天不僅和之前一樣需要工作,還要寫稿子、讀書。為了兒子的健康,他的飲食、衣物、玩具、書籍都是我親自料理。每天晚上他睡后,我還要整理房間。
如果換做之前,我肯定只要想一下,就會說,不行,我做不到?,F在卻每天都在重復著這樣緊張忙碌的生活。
其實,每個人只要想做,肯定都能做得到。誰也不是超人,只不過他把你喝咖啡的時間用在了做事情上而已。
02
想做到,你需要放棄一部分娛樂時間。
自古以來,魚與熊掌不可兼得。你要想得到某樣東西,必定要舍棄一些東西。
為了騰出整塊時間寫作,我基本上放棄了追劇的愛好。之前,我喜歡看一些熱播劇,純粹為了打發時間,看過也就算了,沒有任何收獲。現在我果斷放棄了這個愛好。這樣晚上就有了時間,可以用來寫作或者讀書。
很多人說做不到。其實你是舍不得自己的娛樂時間。我的一些微信群里就有一些人一到晚上便開始在群里發紅包,大家跟接龍一樣,玩得不亦樂乎,一兩個小時就這樣消耗沒了。還有的人是喜歡聊天,名義是要搞好社交,大家斗斗圖,刷會新聞,一晚上也就過去了。
他們給出的理由是,上了一天的班,太辛苦了,需要時間放松一下。
所以,你所謂的“放松”就把“努力”的時間占用了,然后你真的做不到了。你放松真的需要兩三個小時嗎?你只要抽出你“放松”的一半時間用來做你想做的事,便不會說“我真的做不到了”。
03
想做到,你需要學會合理利用時間。
有時候,你需要學會“一心兩用”。我常常一邊給兒子做飯,一邊用手機讀些熱門文章;一邊洗澡,一邊構思文章框架;上下班的路上,是充分利用大腦尋找素材的好時機;晚上一邊做家務,一邊用手機APP聽一些音頻,非常有收獲。
有時候,你需要讓大腦有“慣性”。大腦就像一臺極為機密的電腦,你可以把幾點做什么,先做什么后做什么“輸入”進去,然后按照計劃堅持一段時間,之后你便驚訝地發現,這些事情不用思考身體就會幫你自動執行了。
有時候,你需要充分利用“碎片化時間”。開會前的十分鐘時間,等人的時間,入睡前的時間,可以看會書,或者進行思考,或者寫幾行文字,背幾個單詞。
這樣做,你的時間是不是會充裕很多?充分利用這些時間,學點你想學的知識,讀點你想讀的書,get點工作或生活新技能,人生便會漸漸豐盈起來。
很多時候,你不是做不到而是想不到。改變是很困難的,尤其是大腦也有“懶惰”的一面,他會不停告訴你,改變有多困難,呆在舒適區有多么安全。
所以啊,我們還需要戰勝大腦的“懶惰”。畢竟,成長總是脫離舒適區才能實現的。
04
想做到,最主要的還是你要有超強的行動力。
那些能把一天24小時過成48小時的人,說白了,人家靠的最主要的是“行動力”。
想到和得到之間還有一個最重要,那就是做到。
看看那些“大神們”,都是行動派的高手。他們說做就說,不會瞻前顧后,左思右想。
我們制定了晨練計劃。第一天早晨,行動派就立刻執行,6點就起床跑步去了。而你呢,躺在舒適的被窩里想:今天我沒有合適的跑鞋啊,要不明天跑;一會有個重要的會議,我得養好精神才行……
就算好容易從床上爬起來了,你給自己找借口的時間,行動派們已經跑去回來洗澡吃早餐去了。
所以,你和“大神”的差距就是“大神”一直在行動,你一直再為自己找借口,然后在無比后悔中安慰自己說那是人家的“天賦”。
想要做到,就不要找理由,只管行動就好。
05
很多時候,我們羨慕別人取得的成績,向往自己成為更優秀的人,可是我們又常常為自己尋找各種各樣的借口。
“我是真的做不到?!币痪湓捤坪鯙樽约簺]有用盡全力找到了最合理的發泄口。它的潛臺詞往往是:我是人啊,又不是神,哪能事事都做得到呢?我就是做不到,你來咬我??!
這句話為自己的懶惰找到理由的同時,也否定了自己更優秀的可能性。因為你的內心認同了你的想法,自然不肯再邁出目前的舒適區。你的大腦在潛意識里認同了你“不能”的想法,再加上你心里暗示的不斷強化,你只能一步步走向為自己準備的牢籠。
就像跳蚤,適應了一定的高度,就算拿去上方的玻璃板,它也跳不過那個高度。
孟子說:“挾泰山以超北海,語人曰吾不能,是誠不能也。為長者折枝,語人曰吾不能,是不為也,非不能也?!?/strong>
所以,我們不是真的不能,而總是認為我們不能。
少為自己的懶惰找一點借口吧,行動起來才是戰勝自己的最佳途徑。那些站在高高金字塔上層的人們,并不全是天賦異稟,他們也是普通人,只不過他們勇于挑戰自己,敢于走出那個阻礙成長的舒適區,堅持做“高效行動派”。
一定做得到,才是激勵我們不斷超越自我的正能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