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前段時間,閨蜜找我訴苦,說有個26歲的女人罵她“老”,心中郁悶難當。
閨蜜年紀不大,也就三十出頭,雖已結婚生子,但皮膚吹彈可破,唇紅齒白,眉眼嫵媚,稱她為大美妞,一點都不為過。而那個喚她“老女人”的女子,是閨蜜的昔日舊友,年紀不大,但長相平平,身材亦無可圈點之處,如與閨蜜相比,唯有年齡是最大優勢。
曾經,我也認為,三十歲是女人青春歲月的終結點。三十以前,青春恣肆,可以戀愛、犯錯、旅行,做一切想做的事;三十以后,破敗不堪,再美的皮囊,也終究藏著腐敗氣息。
所以,我很能理解,那個26歲的女子眼中的30歲閨蜜,為何形如老婦,而且還理直氣壯地說“不管怎樣,我都比你年輕”。因為,26歲的她,沒有其他可以拿來炫耀的資本,除了年輕。她沒老過,不明白,人除了年輕之外,還有智慧、修養、見識、經歷這些內在的寶貴東西。
我勸閨蜜,別跟一個蒼白的年輕人計較,雖然她也不比你年輕幾歲。
我也明白閨蜜的憤懣,因為,女人都恨老,聽不得“老”字,見不得自己眼角有紋、容不得自己臉皮耷拉、受不了自己腰肥胸塌。對容顏的高要求,致使女人不惜血本購買一切能留住青春,保持體形的東西。更有甚者,愿意為美,忍受常人難忍之痛。
美容教主大S為美白,只吃白色食物;伊能靜為抗衰老,睡防腐劑;臺灣某藝人,為減肥,吞活蛔蟲。
我小姑姑也曾經跟我說過,大姑姑年輕時,為了美,愿意吃所有難以下咽的食物。大姑姑當年確實很美,但我覺得現在充滿慈愛光輝的她更有魅力。
《那些回不去的年少時光》中有這么一句話:請相信,那些偷偷溜走的時光,催老了我們的容顏,卻豐盈了我們的人生。
奧黛麗赫本也說,女人的美麗是跟著年齡成長。
追求美和年輕容貌,是女人的天性,愉悅自己,也養了別人的眼,沒什么不好。只是,人生如果只剩容顏可追,那歲月一定是最可惡的存在,會讓人痛不欲生。
2.
周末,與老公看電影。
散場后,在電梯間看到這樣一幕:一位長發高挑年輕美女手挽一位頭發花白的中年男子,頭頸相交,舉止親昵。
我與老公說,看,你們男人真有福,無論年紀多大,只要有錢,都有年輕美女愿意相伴.他笑而不語。
看到這種老少配,許多人都會有種看熱鬧的心理。多少會不理解,這些年輕女子為何在該相信愛情的年紀,卻偏偏選擇用青春交換物質。
雖然婚姻中,男大女小是常態,但也是有底線的。有人做過調查,51.67%的人認為雙方年齡差在3歲內最合適,33.37%的人認為4至10歲的年齡差最合適,只有1.18%的人認為50歲以上的年齡差最合適。
現實生活中老夫少妻的組合,也偶然可見,如金庸與林樂怡差29歲,邵逸夫與方逸華差28歲,郭臺銘與曾馨瑩差24歲。
82歲的楊振寧與28歲的翁帆牽手步入婚姻殿堂的那刻,對于這場十八新娘八十郎,蒼蒼白發對紅妝式的緣分,有人祝福,有人質疑,楊振寧自己稱這段54歲年齡差的婚姻為“給我的老靈魂,一個重回青春的歡喜”。
不可否認,這個世界真的有跨越年齡、性別、國籍的愛,但大部分年輕女孩,選擇比自己年齡大許多的男人時,多是抱著各取所需的心理。他要重回青春,而她要擺脫物質匱乏的困境。
有時會想,如若她們能跟一個有思想、有品味、有氣度的老帥哥,那還多少會替她感覺好受些。但往往,這些年輕貌美的女子運氣都不那么好,跟的男人,不是油滑肥膩,就是粗俗不堪。兩具沒有情感且完全不匹配的肉體,纏繞在一起,想想,都覺得是場噩夢。
余光中曾對這種靠青春交換物質的現象有過評價,他說,女孩因物質而選擇男人是可惜和浪費,她們失去了追尋自己是誰的機會,吃苦趁年輕才能發掘出身體里的寶藏,老了面臨險境后悔晚矣!不要選擇“容易的路”,那其實是最艱難的。未經世故的女人習于順境,易苛以待人;而飽經世故的深諳逆境,反而寬以處世。
而羅素卻認為,參差多態乃幸福的本源。
余光中說得有道理,但羅素的思想更見深度。如果所有人都在同一軌道生存,依照同一個劇本演戲,那這個世界豈不是會少許多意外、驚喜和對比的幸福?
每個人都有選擇自己人生的權利,畢竟為人生負責的人是自己。她選擇一種生活,必然用另一種生活做交換。是幸福還是噩夢,外人不便評說。青春和肉體都是自己的,只謀財不害命,怎么揮霍,自己做主,他人無權干涉,只是白瞎了這大好的青春。
3.
前不久,46歲的鐘麗緹結婚了,新郎是小她12歲的男模張倫碩。
鐘麗緹是許多男人和女人心目中的女神,即使已年近半百,但在她身上,依然看不到任何歲月痕跡,她一如既往地靚麗可、性感、可愛。
她結過兩次婚,也離了兩次。有三個女兒,大的甚至已經上大學。這些條件加在其他女人身上,可能意味著,接下來的歲月,要服老,要在照顧女兒和外孫的日子里,了此殘生。這輩子的日子不會再有起色,也不可能再擁有愛情。
可鐘麗緹說,我是個熱情浪漫的女人,我從來沒有放過愛情。
于是,她在《如果愛》中與小自己12歲的張倫碩重拾愛情,他們在花海中牽手漫步,在游樂園中嬉戲打鬧,在熙攘的人群中,她被他的甜膩層層包裹。
有人說,鐘麗緹太幸運,擁有傾世容顏,讓她能跨越年齡,收獲愛情。似乎,已經被歲月款待很久的女人,就不再適合擁有愛情,即使有,那也一定因為樣貌好看。
鐘麗緹被人問為何會如此美麗時,她說,我現在的體形比以前保持得更好,但我的信心并不是建立在我的身材上,身材不算什么。因為體形是會改變的,但性格是內在的,是永遠不變的。所以別人問我最性感的地方是什么?我會說是我的個性。
鐘麗緹曾在節目中問張倫碩,為什么會喜歡自己。
張倫碩說,是鐘麗緹陽光般的性格,讓他感覺溫暖和幸福。
看吧,根本不是年齡的事,根本不是身份地位對不對等的事,根本就是兩個人性格相投,心靈相吸。當然一個美人外加美好的性格和歷經世事后沉淀的智慧,別說張倫碩了,就是旁觀的我也垂涎三尺。
三毛說得對,年齡,經濟,國籍,甚至于學識都不是擇偶的條件,固然對一般人來說這些條件當然都是重要的,但是她認為最重要的,還是彼此的心靈和品格,這才是所謂“門當戶對”的東西。
加西亞.馬爾克斯在《霍亂時期的愛情》中也說,任何年齡段的女人都有她在那個年齡階段所呈現出來的無法復制的美。她因年齡而減損的,又因性格而彌補回來,更因勤勞贏得了更多。任何年齡的愛情都是合情合理的。
鐘麗緹是《人魚傳說》和《中南海保鏢》中的大美人,是真人秀《人生第一次》中努力堅強的媽媽,是《如果愛》中陽光可愛的小女人。
無論年齡幾何,只要信仰年輕,就永遠不會老。無論年齡幾何,只要相信美好,就永遠不會過得太差。
4.
經常聽到這樣的對話:
你怎么不去努力改變現狀?
老了。
你怎么不愛我了?
老了。
你怎么這么懶?
老了。
老,已然成了許多人遮掩缺點、逃避責任、掩飾無能的利器。因為沒有人會愿意逼迫一個老年人外出打拼、養家糊口、愛人如愛己。
一個老字,可以免了顛沛流離;免了煩心瑣事;免了糾纏不清。
如果真是借口,那也就罷了。畢竟“老”是鎧甲,是盾牌,刀槍不入。可惜的是,許多人卻真真實實地老了。年輕的軀體里裝著衰老的心。看人,無一人能入得了眼;看事,無一事值得費心勞力。
人老是在一瞬間發生的,聽幾首歌,愛幾個人,經幾場風波,就老了。老不是肉體的迅速老化,而是心態變老。心老了,青春就真的回不來了。
我們經常還沒年輕,就聲稱,自己老了;還沒愛過,就聲稱,不再相信愛情;還沒奮斗過,就聲稱,奮斗了也改變不了現實。沒有經歷過的人,沒有資格嘆息。其實,你不認老,就會一直年輕;你不放棄,就會一直尋找;你不服輸,就能一直戰斗。
人世間最可怕的事,是心老了,人生卻還沒有開頭。人世間最可悲的事,不是流年蒼老了我們,而是在流年里,我們蒼老了自己。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