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早晨上班,搭了一輛黑車,看到車上貼著賣POSE機的廣告,一時好奇,便多問了師傅兩句,結果師傅告訴我他開車的同時,還在賣POSE機、做汽車裝飾、給別人送小件商品,后來又聊到了信用卡怎樣省手續費、去異地怎么取錢等等,我被震驚到了,聽到我的贊賞, 這位師傅很謙遜地說:老百姓嘛,掙不了什么大錢,就琢磨著怎么多掙一點兒,怎么能省錢。我開這個車,時間上比較寬裕,干一個是掙,干兩個也是掙,多做幾樣還不浪費時間。
我再次被他折服了,可能他不懂得單位時間價值的理論,但是他卻在用行動踐行單位時間價值最大化的道理。
2.
小A,也是一位駕駛員,受聘在一家單位開車,有一次偶然坐他的車辦事,路上聊起來,聽他憤憤不平地訴說前女友劈腿自己的主管的事情,他一直在痛斥女孩子的勢利。我默默地聽著,卻無法附和他,因為我覺得,也許那個女孩的選擇是對的。
我知道小A所在單位給幾名駕駛員設了一個休息室,我偶爾去過,都是看到他們要么在打牌,要么在看電視,要么就是在睡覺。如果我是那個女孩子,也要想想,在無人駕駛車都已經上市的今天,只會開車的小A未來不要說養家了,恐怕連自己都養不了,貧賤的生活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根本看不到希望。
小B是小A的同事,是一位航模愛好者,加入了本地的一家航模俱樂部,閑暇時經常參加一些活動。和其他駕駛員不同的是,他只要不出車,就多半是在收集、研究相關領域的信息。后來,系統內有單位要做專題片,需要航拍的視頻,大家自然而然就想到了他,約他用半天時間拍了視頻,給了2000元的酬勞。聽說,這樣的活兒他陸陸續續在接。
和小A相比,小B的單位時間價值就要值錢得多,他通過多重身份探索,用自己喜歡做的事來提高自己的價值。而且隨著他在圈內的知名度越來越高,他的單位時間價值未來還會增加,這就是時間累積的復利。
3.
你有沒有算過自己一小時的價值呢?對于工薪階層來說,如果你沒有別的生財之道,那單位時間價值就是你的工作“時薪”,可以用你一月的總收入除以一月的總工作時長。假設你一個月收入10000元,那么時薪=10000元÷(21.75天*8小時)≈57元。也就是說,你的時間價值就是57元/小時。
李笑來老師認為賺錢的本質是出售自己時間的單位價值。如果我們要賺更多的錢,就有以下幾種方式:
第一,珍惜你的時間,讓每一段時間都能產生價值。
職場上,經常有些人覺得給多少錢,干多少事,工資也就那么一點,我干嘛那么積極?抱著這種想法的人其實是沒有意識到,我們在為公司打工的同時,也在實現個人成長,當你的能力飛躍提升,自然會在人力市場上獲得更大的議價能力。
還有一種人是不珍惜時間,花費同樣的時間,卻得不到和別人同等的收益。比如開會,有些會議確實意義不大,只是湊數而已,很多人數小時坐在那里,刷刷微信、發發呆,而我更喜歡看看電子書,或者寫寫筆記。又比如單位做工間操,有些人總是懶懶散散,手腳跟伸不展似的,不知道是在應付自己還是應付別人,與其花了時間,還不如認認真真做一遍,更有益于自己的身體。
讓時間發揮最大的效用,便是價值所在。
第二,把時間放在最有利于自己長期發展的事情上,比方說,提升個人能力。
我有一個朋友W,我們同年工作,當時她是單位新入職員工里屈指可數的中專生,其他人至少都是專科以上。那個時候我還是不甘平庸、熱愛學習的好青年,工作之余今天學計算機,明天又學記憶法,在我忙得不亦樂乎的時候,統計專業畢業的W已經考過了財會大專、本科,并且從統計崗位調到了單位財務部,從出納干成了部門里的骨干。后來,財會系統搞知識競賽,她一路過關斬將,從單位競賽到行業競賽、省內競賽,最后代表省去參加全國的比賽。這個光環從此照亮了她的職業生涯,不單是我們的上級主管部門向她拋來橄欖枝,也讓她順利跳槽到心儀的單位,不久前她再次跳槽到千里之外的一個公司擔任財務總監。
盡量把時間都花在那些對自己長期有利的重要的事情上,而不要被大量的瑣事浪費時間,只有這樣才能創造更大的價值。
第三,最高級的辦法是把同一份時間出售給盡可能多的人。
比如寫書、開微課,成本是固定的,付出的時間是固定的,有越多的人參與,收入就會越多,算起來的單位時薪也越高。
對于普通的職場人來說,這種模式也同樣適用,比如可以將項目管理的經驗總結成課題研究成果或文章,投稿于行業媒體或平臺,提高自己在行業內的影響力;也可以將案例總結成培訓課件,作經驗分享,則可獲得更多的鍛煉機會。
資源復用是能夠給我們個人成長帶來極大收獲的思維模式。
實現財富自由是我們每個人的夢寐以求,只要我們擁有行動上的自覺自律,善用時間積累的復利,提升能力,那我們終會走向財務自由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