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期的《奇葩說》里,討論了這么一個話題:
“在一段幸福的戀情中,
大數據為你匹配了一個全世界最合適的人,
要不要和TA進行一次約會?”
李誕說,當然不要!
像我長這樣,給我匹配一個最合適的,那得多丑啊。
看了李誕和新婚妻子的照片我就懂了。
網友說,李誕上輩子可能拯救了銀河系,才會有這么漂亮的妻子。
但李誕卻自我調侃說:她明明是貪圖我的美色。
在最近一期的《圓桌派》里,李誕和作家李小牧坐在了一起。
李小牧是誰?
比起他在文學上的造詣,我更關心他的婚姻生活。
畢竟今年58歲的他,已經離婚6次了。
其中的一個兒子,在19年后通過DNA證實:“不是我的親生兒子”。
最好的婚姻長什么樣子?
關于這個問題,兩個男人用不同的生活閱歷給出了各自的答案。
29歲的李誕說:婚姻應該是一個殼。
“不是我們去保護婚姻,而應該是婚姻保護我們。兩個成年人,要把最壞的事情都說好,將婚姻這個殼做的足夠堅固。堅固到什么程度?就算婚姻沒有了,它還能保護我們。”
58歲的李小牧說:婚姻可能是一座墳。
“不是沒有約束,只是為了一些理想,不得不放棄。”
婚姻是座墳?還是一個殼?我們對婚姻的看法總是這么極端,婚姻到底是什么?
作為情感咨詢師,做了近2萬小時的咨詢,見過太多婚姻以后,我發現——
錯誤的婚姻,只有3種。
“動物型婚姻”
今年的明星夫妻,有的喜結連理,有的雞犬不寧。
雞犬不寧的其中之一,是吳建豪和妻子。
兩個人的離婚鬧劇,從家里打到網上,女方不斷撒潑打滾,斥責吳建豪“婚內五宗罪”,吳建豪不聞不問不溝通,直接寄出《離婚通知》。
一個是焦慮的女人,不停地釋放對另一半的怨念。
一個是冷漠的男人,對妻子的感受視若不見。
在過去的100年,人類主要完成了智商的突變式的發展。
而接下來的100年,人類發現一個問題,我們不再擔心如何生存,卻不知該如何活著。
更糟糕的是,很多人的情感生活還停留在原始人的世界,或者說是動物性的婚姻。
吳建豪和妻子的婚姻世界,就停留在了“原始社會”。
“原始社會”的情感觀是什么樣的?
很簡單,就是致力于一切不解決問題的方法論。
換一種說法,就是只認定某種單一的婚姻觀。
比如——西方有羅密歐與朱麗葉,東方有梁山伯與祝英臺。近代還有渡邊淳一的《失樂園》。
他們為什么一定要死?
因為他們如果不想要追求情感的自由,那么這個社會就不能容他們。
死亡不可貴,更好地活著才更可貴。
再比如——離了6次婚的李小牧會覺得,他對于婚姻的唯一價值觀就是:這個愛人影響到了我追求理想,那我就要果斷放棄。
還有一種人——把婚姻關系與母嬰關系混為一談。
TA們認定的單一婚姻觀可能是: 我為你付出,你要為我負責。
而這種“人身依附關系”的愛,其實就等于,離開你,我不能獨活。
為了活下去,我必須要犧牲我的精神、心理的自由來換取生存的機會。
嬰兒對母親的關系,就是如此。
再比如張雨綺式的 ——“男人沒有一個好東西!”、“男人不好就要果斷甩掉!”“女人就是要等著男人追求!”
單一的婚姻觀,總是讓我們掉入一個奇怪的陷阱,這個陷阱叫做“本能”。
動物性婚姻靠本能來維持。
本能不可怕,可怕的是我們本可以再進化。
“面具型婚姻”
關于“你什么時候認定伴侶會和自己過一生”這個問題,我問過不少人。
印象深刻的是,有幾個男人不約而同的告訴我:
“妻子生下孩子的時候。”
還有一個算作悲哀的故事,一個中年男人,把自己的車當做最溫暖的家。
他告訴我,“下了班,在車里抽根煙,小憩一會兒,可能是我一天中最幸福的時刻。”
我們知道,有一種抑郁叫做微笑抑郁。
比如崔永元,就是典型的笑面虎,但其實是重度抑郁癥患者。
而最近剛剛去世的李詠呢?
你知道他是個永遠把笑聲帶給別人的人,但其實他每天壓力大到都要天天吃安眠藥才能睡著。
現在醫學已經承認,幾乎所有的疾病都是身心疾病,尤其是癌癥。
在生活中,有人戴著面具;在婚姻中,更多人只是“戴著面具的假性親密”。
什么是“戴著面具的假性親密”?
比如,我們是朋友,一起打游戲,逛街,但是從來不分享自己的感受;我們是戀人,相互陪伴,關系穩定,但是一切都充滿了例行感,感覺雙方所做的都是在“例行公事”;我們是親人,血脈相連,本該親密無間,卻總是小心翼翼不越雷池一步。
再比如,中學的時候,你媽出差了,忽然提前回家,為了防止被說,你就手忙腳亂地把所有的亂七八糟的東西扔到儲物間,看上去的地方都很干凈整潔,但千萬別讓你媽發現那個儲物間,發現了,就前功盡棄了。
簡單來說就是在一段本該親密的關系之中,我們為了不打破關系的穩定,避免沖突所帶來的負面影響,迎合對方,隱藏自我,并將彼此的親密度保持在一臂距離,成為“最熟悉的陌生人”。
在這種“貌合神離”的關系中,一切表面看起來的幸福都是假象罷了。
“自閉型婚姻”
我見過很多潔癖老婆和懶貨老公會爆發這樣的對話:
妻子:我白天也要工作,晚上還要做那么多家務,而你呢?你回到家,就往沙發上一躺,看電視,看手機,逍遙自在,家里亂成豬窩,你也不管!
丈夫:你非要把家里收拾得跟五星酒店一樣,這還是家嗎?你天天忙,有空和我說句話嗎?你愛收拾,這是你的愛好,你自己喜歡做這件事,為什么非要強迫我和你一種愛好?
妻子:這是我的愛好?我不想也躺在沙發上看電視嗎?我這叫責任心!
丈夫:你要是不喜歡做你可以不做啊,或者你做之前告訴我啊,為什么要在做以后才跟我說?
妻子:我是希望你有眼力見,不用我說,你就能看到我在辛苦,為什么非要我說啊?
這樣的對話循環下去,是不可能有好下場的。
因為他們根本不懂,男人和女人是兩種交易系統。
男人奉行的是“錙銖必較”的交易法則,而女人則奉行的是“投桃報李”的關系法則。
從男人的角度看,你做家務是因為你喜歡,而從女人的角度看,我做家務是我在為這個家奉獻,當我奉獻的時候,希望你也有這種奉獻精神,這樣我們就是雙贏的。
女人認為,不用說,就做到,就是愛,男人則莫名其妙,什么事兒都要猜,該有多累。
那么誰才是對的?
誰都是對的。
但一個人對是沒用的,兩個人都對,才有用。那么怎么做才是兩個人都是對的?
很簡單,做到四個字:求同存異。
不要只認為這個世界只存在一種人就可以。我們要相信這個世界有和我們不同思維的人,我們要做的不是消滅和我們不同的人,而是要和這樣的人一起雙贏,增強自我。
怎增強自我?
那就是我們都不必犧牲,而且還有更多的獲益。
比如我就問男人,什么樣的情況下,你能起身幫老婆做家務,做她喜歡做的事兒?
男人想了一下,說如果她能好好跟我說話,用尊重我的態度說,老公,我想把這個地擦一下,可是我背有些疼,能幫一下我?謝謝了老公。
我問女人,什么情況下,你能接受老公這種把家當豬窩的習慣?
女人說,如果我老公跟我說,寶貝,被那么忙了,到我懷里,我想和你好好說幾句話。
我就可以不那么忙了。
其實他們想要的都是一樣東西,那就是被珍惜,被尊重,被愛。
所以,我們的關系就是情感銀行,你怎么理財,財就怎么理你。
那些存入剛才這對男女說的話的越多的人,就越有可能擁有一份長情的穩定的,幸福的關系。
這樣的愛,叫真愛。
有人會說:老師,想要獲得一段長期穩定的真愛真的很難。
我們會在愛中間痛苦的掙扎,因為我們都想脫下盔甲,赤裸相對,可是卻因為恐懼而遠離。
因為渴望真實而靠近,因為害怕真實而遠離。
這就是我們情感咨詢師存在的意義。
我們就是人類真愛的培養皿,給無力者力量,給無望者希望,給迷茫者方向。
我們是容器,可以承載他們的所有哀傷,這是最重要的。
經過15年的耕耘,我開始有了自己的系統的情感咨詢理論。我的情感咨詢師課程,基本上都是我的原創。
我們目的,就是為了幫助來訪者實現真愛,這個真愛就是讓他們可以脆弱相對,可以放下防御,接受彼此的真實,成為更好的自己。
換句話就是為了幫助他們成為自己,超越自己,實現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