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沉沒成本
我們在《生活中的機會成本》中介紹了機會成本,今天我們講講經常與機會成本混淆的沉沒成本(Sunk Cost)。
沉沒成本是指已發生或承諾、無法回收的成本支出,如因失誤造成的不可收回的投資。它是管理會計中的一個術語,將其應用到生活中的關鍵點就在于及時止損。
舉個例子,前段時間去看了個電影《跡》,門票為50元,看了三十分鐘我便離場了。這就是及時止損。在這個例子中,我們所付出的沉沒成本就是就是門票的50元,延伸一點再加上我已經花在上面的三十分鐘。我們把這稱為沉沒成本是有具體依據的:
- 它是已經發生的
- 看的這三十分鐘,它給我帶來的價值為0
- 不可回收(我能請電影院退我電影票的錢嗎)
- 它屬于成本支出,也就是說我本可以用這三十分鐘和50塊錢做其它的事情
生活中的沉沒成本
沉沒成本可以金錢、時間、精力。生活中我們也經常碰到沉沒成本的問題。比如你花了五元錢,買了一個爛蘋果,為了不浪費,還是吃掉了。這樣你不但損失了五元錢,還吃了一個爛蘋果。其實這五元錢就是沉沒成本,就是你怎么做都無法收回的成本,在沉沒成本面前前,我們最容易犯的錯誤就是,對“沉沒成本”過分眷戀,繼續原來的錯誤,造成更大的虧損。生活中很多人很難去放棄沉沒成本,也就是很難做到及時止損。
我們再看幾個生活中關于沉沒成本的例子。
比如生活中的很多騙局的核心利用的就是沉沒成本,一般這些人一開始都讓你交一點小錢,等你交了,就讓你慢慢越交越多,很多人覺得,如果后面不交,前面就都拿不回來了,所以就僥幸心理,一再追加投入,最后越陷越深。很多投資公司也這么干的,讓你一開始出點小錢做一些評測、資質、標準,很多人就越投越多,想到萬一成了可以拿到上千萬投資,就咬牙堅持一路評測下去,最后血本無歸。
再比如我們談了一場三年的戀愛,三年后我們發現雙方不太合適,那我們是不是能很堅決的分手呢?其實對于很多人來說是不能的,三年中付出了時間、金錢、精力等等。到最后要將這些付之東流的時候,拋去感情不談,我們更多的是“不甘心”。我們不甘心付出這么多最后變成泡沫,也就是我們無法正視沉沒成本,我們無法做到及時止損。據一些女性朋友所說,這也就是為什么很多女生碰到渣男之后往往會一直付出的原因。因為一般渣男前期會讓女生一直付出,等女生察覺到對方渣之后,卻因付出太多不甘而繼續付出。
突破沉沒成本&及時止損
我們講了什么是沉沒成本,也講了生活中的一些沉沒成本。那當我們面對沉沒成本時我們應當怎樣及時止損呢。
正確認識沉沒成本
首先我們要認識到沉沒成本的真是存在,并且正視損失。前面我們介紹了生活中很多沉沒成本的例子,就是為了讓大家明白生活中沉沒成本無處不在。然而因為損失厭惡(損失厭惡是指人們面對同樣數量的收益和損失時,認為損失更加令他們難以忍受。同量的損失帶來的負效用為同量收益的正效用的2.5倍。)的心理作用,我們無法?損失。面對沉沒成本我們所應該做的是不要一錯再錯,要及時止損。對未來的決策不要受到無法改變的過往干預。
- 過期的食物該扔就扔,不要再去傷害自己的胃
- 不想穿的衣服能捐就捐,不能捐就扔,房子好幾萬一平占用地方更浪費
- 該分手的就分手,不要再傷害自己的感情
- 投資正視風險及損失,不要被一環接一環的套住
看好機會成本做出盡量好的選擇
如果說及時止損是在沉沒成本發生之后的應對策略,那么這個便是發生之前的預防策略。在我們做選擇的時候多思考其機會成本,畢竟每個選擇都是有機會成本的,再不濟你也需要付出時間。所以,慎重選擇也會止損的一種方法。對現有的選擇負責,盡可能的降低沉沒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