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貨膨脹”?我只知道“貨幣通貨膨脹”,什么時候有了“文憑通貨膨脹”?文憑也和貨幣一樣遭遇貶值?
是的,在今天,全世界的文憑,都在不可避免地走向“文憑通貨膨脹”。
這個概念,出自美國著名社會學家蘭德爾·柯林斯,他在著作《文憑社會》里提到:
“文憑通貨膨脹”指的是:
隨著越來越多的人獲得更高的學位,工作職位對教育水平的要求也在水漲船高。
當越來越多的人,獲得某一教育文憑或學位時,其價值也就隨之下降。
翻譯過來就是:文憑越來越不值錢。
你越努力,門檻也越來越高。
我們的祖輩父輩,高中文憑就能分配到一個還不錯的工作,讀到大學的都是精英人才。
而在“大學生滿街走”“佛不渡本科以下”的今天,好一點的工作,要求都在本科以上。現在的情形是,碩士研究生畢業也未必能找到一個所謂的體面工作。
“網易數讀”曾統計過擴張的中國博士群體:
博士學位的授予突破1萬人規模,美國用了100年時間,而中國僅僅用了17年。
文憑難拿,但獲得文憑的人正越來越多。與此同時,它的含金量也不斷縮水。
這就是畢業生真實遭遇的困境。
正如經濟學者管清友所說:“這些年來貶值最大的不是貨幣,而是你的努力。”
也許這也是導致內卷日益激烈的原因之一吧?
努力貶值,文憑通貨膨脹,是不是就沒必要努力,文憑也失去了意義呢?
當然不是。正是為了應對貨幣通貨膨脹,我們才更加拼命努力地發展經濟。
那么你是要我們更加拼命地去考取更高文憑嗎?這不是要把我們逼進死胡同嗎?你知道我們承受的壓力有多大嗎?
作為一個年近半百的老阿姨,我絕對能夠理解現在年輕人所承受的壓力和面臨的焦慮。
其實,我覺得這些壓力和焦慮,更多來自傳統價值觀的影響。工作要體面,收入要高薪,生活要精致,房子、車子一樣不能少。這才是成功的人生。
衡量人生成功和個人價值的標準過于單一、固化,這才是內卷愈演愈烈的根本原因吧。
所以,如何跳出固有價值觀,嘗試探求新型的就業生活方式,才是問題的關鍵所在。
就如之前介紹的Freegan,就是一種完全創新的思維模式和生活方式。而且現在國家對于高等職業教育越來越重視,也是一條很好的就業途徑。同時日益發達的互聯網,也為越來越多的自由職業者創造了就業機會。
存在即合理。既然出現了“文憑通貨膨脹”,那肯定就有解決的辦法。
我不是專家,提供不了專業的信息和數據。但是,我相信,只要轉變思維,堅持努力,前景肯定是樂觀的。
思想有多遠,你就能走多遠……所以 ,請認真想一想,你的思想有多遠?你的思維有多廣?這決定了你能否應對“文憑通貨膨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