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研究發現,人的行為暗示,經21天以上的重復,會形成習慣,而90天以上的重復,會形成穩定的習慣。習慣的形成大致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1-7天左右。此階段表現為“刻意,不自然”,需要十分刻意地提醒自己。
第二階段:7-21天左右。此階段表現為“刻意,自然”,但還需要意識控制。
第三階段:21-90天左右,此階段表現為“不經意,自然”,無需意識控制。
90天日更1000字完成第45天,目標剛好過半。中途會有無數次無數種理由使你輕易放棄,堅持不易,放棄一念之間,先完成再完美。
①寫文時間:有些人適合在早上寫,不易被打擾,有些適合在晚上寫,思路更清晰,不斷調適,找到適合自己的方式。時間段從晚上逐漸調至早上。
②積累素材:生活是寫作源源不斷的素材庫,用手機、本子隨時記錄,碎片化時間積累素材;寫文需要思考、整理,用整塊時間開始寫。
③即時獎勵:寫到第七天,獎勵自己學吉他;寫到14天,獎勵自己看電影;寫到21天,獎勵自己一頓大餐;寫到28天,獎勵自己追一部??;寫到35天,獎勵自己購物。要讓改變持續下去,秘密就在于強化。不管亮點多小,我們必須尋找亮點,獎勵亮點。
④創造環境:清掃桌面,只放上電腦,調好番茄鐘,營造不受干擾專注的環境。
⑤ 抱團成長:一個人快走的很快,一群人走的更遠。打卡相互監督,懈怠時相互激勵,改變路上相互影響。
春節期間,在與家人團聚的閑暇時刻,找到屬于自己運動、閱讀、寫文的時間段,繁忙卻很充實。當心中阻礙的聲音出現,總是用行動與之和解,這是本次踐行最大的收獲和成長。
曾經,開始過日更,開始過快走,開始過早起,開始過……,然后就沒有然后了,一點點阻礙都會輕易放棄,心中有個聲音:“什么都好難”,一直阻礙著。
現在,過程也有難度,卻更喜歡挑戰完成,完成后練習吉他,完成后追劇,完成后看電影,完成后朋友聚會,做同樣的事情,內在狀態卻發生著變化,心中有個聲音:“原來沒那么難”,一點一點開始做。
寫著寫著就放棄,寫不出來是最大的問題。參加弘丹老師21天寫作營,弘丹老師曾說:“在寫作過程中遇到過多次瓶頸期,有時候會沮喪,好像寫不出來”,同時總結了和分享了如何度過寫作瓶頸期?
1、最重要的是不要否定自己:
不要懷疑制的能力,有時候寫不出來很正常。
2、把寫作當成練習,不要停筆:
把寫作當成練習,像跑步一樣,越長練習,表現越佳。
3、降低寫作的期待:
給自己一個時間段,為自己而寫,想寫什么就寫什么,記錄生活點滴記錄心情都行。當心里沒有過高的期望時,就可以享受寫作帶來的樂趣。
4、大量的輸入和充電:
寫作是一種輸出方式,你想要有持續不斷的輸出必須有持續的輸入。這個輸入不僅限于閱讀、看電影、參加活動等,還有很多其它的方式,如旅行、聽別人的故事等。
愿都能找到方式度過瓶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