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名:Rosa roxburghii Tratt.;
別名:刺穈(mi)、刺梨、文光果。
開展灌木,高1-2.5米;樹皮灰褐色,成片狀剝落;小枝圓柱形,斜向上升,有基部稍扁而成對皮刺。
小葉9-15,連葉柄長5-11厘米,小葉片橢圓形或長圓形,稀倒卵形,長1-2厘米,寬6-12毫米,先端急尖或圓鈍,基部寬楔形,邊緣有細銳鋸齒,兩面無毛,下面葉脈突起,網脈明顯,葉軸和葉柄有散生小皮刺;托葉大部貼生于葉柄,離生部分呈鉆形,邊緣有腺毛。
花單生或2-3朵,生于短枝頂端;花直徑5-6厘米;花梗短;小苞片2-3枚,卵形,邊緣有腺毛;萼片通常寬卵形,先端漸尖,有羽狀裂片,內面密被絨毛,外面密被針刺。
花瓣重瓣至半重瓣,淡紅色或粉紅色,微香,倒卵形,外輪花瓣大,內輪較小;雄蕊多數著生在杯狀萼筒邊緣;心皮多數,著生在花托底部;花柱離生,被毛,不外伸,短于雄蕊。
果扁球形,直徑3-4厘米,綠紅色,外面密生針刺;萼片宿存,直立。
花期5-7月,果期8-10月,
產陜西、甘肅、江西、安徽、浙江、福建、湖南、湖北、四川、云南、貴州、西藏等省區,均有野生或栽培。也見于日本。
果實味甜酸,含大量維生素,可供食用及藥用,還可作為熬糖釀酒的原料,根煮水治痢疾。
花朵美麗,栽培供觀賞用。枝干多刺可以為綠籬。
(摘自《中國植物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