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一個人坐在沒有靠背的木凳上,雙手自然握著放在腿上,低著頭。那是我下午在醫(yī)院看到的,這一幕深深印在我的腦海里,他是我的爸爸。
我是第一個走進病房的,他抬起頭,瞬間用皺紋堆起了笑臉,(試圖)用開心的語氣呼喚我們。他只是習慣了,對著所有人從來都樂觀積極,笑容滿面。但偏偏我從小就是一個懂得察言觀色的孩子,我非常能讀懂別人心情,我懂得他勸慰別人時自己內(nèi)心的無可奈何和痛苦,包括他無數(shù)的言外之意。
“中年以后的男人,時常會覺得孤獨,因為他一睜開眼睛,周圍都是要依靠他的人,卻沒有他可以依靠的人。”這句話精準得讓人心酸。
讀書時代寫作文從來都要歌頌美好,積極向上傳播正能量,可,真正的生活哪里有隨處可見的美好。隨著生活中挫折和壓力越來越大,越需要發(fā)現(xiàn)生活中的美好,這時美好又何其難能可貴。
越長大越發(fā)現(xiàn)快樂總是短暫的,生活底色都是悲傷的。人們?yōu)槭裁丛絹碓綗嶂杂谛奚眇B(yǎng)性,也許正是生活的諸多不如意需要尋求心靈慰藉吧。要說逃避,是,亦不是。
最近,眼皮子合上,腦子停止運轉(zhuǎn)數(shù)秒,隨之而來的還是清醒。有句話特別俗,我們能傷害的只能是愛我們和關(guān)心我們的人。
歲月的流逝在父母的身體上霸道地留下記號,而我們成長和成熟的進度條始終遲遲未夠100%,甚至連八成都沒有。即將三十而立的我,肩膀怎么就如此不能夠?qū)捄裢Π螐姸辛δ兀∨Φ刈隽恕昂芏唷保趾孟褡约菏裁炊紱]做一樣。
遠嫁的女兒,她的父母是該有多舍得才能接受。年少時,你以為你是追求愛情。年長些,你才懂“遠水救不了近火”。理想化即使一個月回來一次,一年也就12次,事實上一年到頭來也就四五次。“常回家看看”時常變成一句空談。爸爸經(jīng)常對我和老公說,沒要求你們多回家看看,現(xiàn)在科技發(fā)達,電話視頻很方便,該是奮斗的年紀一定要好好奮斗。可是,我無時不刻都在害怕我們成長的步伐太慢。
健康是一種家庭責任。為人父母的,請您一定注重健康飲食,適量運動,保持健康的體魄和心態(tài)。其實兒女奮斗的目的不也是為了家人過得更好。父母健康,兒女才能安心奮斗。
對父母的“教育”好似小時候父母對我們的恨鐵不成鋼。明明醫(yī)生叮囑的低鹽低糖低脂清淡飲食,他卻對我說“你買的燕麥不好吃都不甜”,就連住院期間也要偷偷在洗手間吸兩口煙,像個不聽話的孩子。可這其中的因果關(guān)聯(lián),你知道得越多,你就越害怕,越擔心。有些事情你就是沒辦法呀,只能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方式和習慣,只能做好自己能控制的這一部分。難。
身邊不乏人總愛將喝多少當成談笑的內(nèi)容,昨晚多少人干掉了多少斤,這類交談遠近親疏我都一概嗤之以鼻。我不懂,你傷害的不止是你自己的身體,你的身體是你的父母的,孩子的,兄弟姐妹的。因為,他們愛你。不是不知酒滋味,但知識告訴我它的壞處,我承受不了這個后果,我不想愛我的人為了我擔心和傷心能讓我自律。小酌怡情,豪飲可恥。
我們活著,到底為了什么?
每個年齡都有每個年齡的無奈,真希望我們不要留下同一種無奈。
2017年正月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