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 ? 言
想講的是一段當馬拉松兔子的經歷,為什么要做兔子,我想大部分跑者都會經歷一段很暖心的路程。從一個跑步小白被人陪伴著去跑步,他們告訴你關于跑步的小技巧,他們讓你發現跑步是件沒有想象中痛苦的事情,他們都有過一段兔子的經歷,那是一份很辛苦又值得的“美差事”。于是在你心中他們自帶閃閃發光的屬性。而對于他們在你跑渣成長路上的鼓勵,嘴笨不知道怎么回復,直到聽到一句話:
“感激的最好方式是傳遞。”
正 ? ?文
一、“我也要當一只兔子”
2017年的第一天,在朋友圈里豪言壯語地發了一個狀態:“2017年我要做一只馬拉松兔子”,純公開,不屏蔽分組的那種,于是下面的留言開始了——“好好做個人不好嗎?當什么兔子?”,“小伙子,要吃胡蘿卜補補腦嗎?”
你們這些個不懂的人,我只能自己給自己說加油。
二、“兔子機會放在眼前,抱緊你的我比國王富有”
機緣巧合參加了無錫馬拉松亞瑟士的配速兔測試,組委會通知,說,測試分三項,1.6K,10K間歇跑,還有10K盲測。
對,最初只有我一個人以為“盲測是閉著眼睛跑嗎?”隔著一整個屏幕都能聞到組委會鄙夷的神情,“不帶手表不帶任何計時設備,你要控制你自己。”在得知要測試后,那是一段走路跑步吃飯都在內心讀秒測配速的日子。
測試完成后,發了這么一條狀態,“3月19號之前杜絕任何夜間聚會”。感謝身邊的朋友,整整一個月,再也沒有人叫我出去吃晚飯,AA不叫我就算了,我知道我吃得多,連有人請客也瞞著我,真的是,好感動。
我可能交了一群假朋友。
三、“我看兔子多嫵媚,料兔子看我應如是”
嗯,仔細看,這可是一群兔子。
在備戰的那些日子里,
悶不吭聲刷個半馬,再悶不吭聲刷個半馬?
知道他們為什么悶不吭聲嗎?
嗯,因為都是一個人去黑練,沒人說話。
還有照片里能找到我嗎?
找不到吧?
再仔細找找?
不行轉發朋友圈,大家一起來找?
還找不到?嗯,找不到就對了。
因為拍照那天,我遲到了。
對于馬拉松本身,喜愛的另一個名字叫敬畏感。所以,進入官兔群后,看到兔子們動不動就黑練,黑練完后再默默地發一個跑步軌跡截圖,大家都不自覺地去堆積自己的跑量。因為心照不宣都明白,跑量的堆積,不再是為了成績,而是可以更有信心地成為身邊人的信心源泉。
不斷的黑練,體能和力量訓練。黑練是枯燥的,單調的,最重要的是,所有的黑練,都不可能在短期內看到成果,所以真的值得嗎?可是,如果沒有黑練的話,想到如果當了兔子,卻因為體能不夠在半路熄火,那么比賽還沒到來,就已經輸了。
于是,我進了兔子窩。在那個窩里,兔子是不會樹下打盹睡覺讓烏龜追的,他們會低頭看手表配速,但是卻不會撞在樹上被獵人抓到。
獵人亞瑟士:我會在終點掐表等著你們,跑快了就等著被我擊斃吧!
獵人匯跑:我會在各個地方監控你們,如果跑慢了,就撕掉你們背后的名牌,讓賽場回響著“***配速兔子,OUT,***配速兔子,OUT,***配速兔子,OUT”......
四、“keep da dream alive陪你把沿路感想跑出了答案”
這張里面真的有我,你愿意找找看嗎?
嗯,對,被氣球擋住臉的那個就是我。
這本該是寫無錫馬拉松為主題的文章,但是真的很抱歉,實現計劃的自己,是懵逼的,是比賽前激動,比賽時看表,比賽后懵逼的。
對于無錫馬拉松的記憶,腦子里想起來,只剩三個畫面——“解氣球,看手表,下起雨時看志愿者”。
1、解氣球
剛開跑時,被A區洪荒之力的跑者們不斷提醒:
“喂,500兔子,你們這些慢兔子,靠一邊去,別擋路。”
想了想,嗯,你們說的對,于是跟搭檔靠一邊。靠得有多邊呢?倆人背后的氣球糾纏在一起,頂著壓力跑了7公里,說,算了,纏在一起就纏在一起吧,不解了,反正也要5小時一起撞線。
然后搭檔說:“那個,你說,萬一,上廁所怎么辦?”
于是,整整兩公里的路,搭檔帶配速,而我在解氣球。
解到眼睛成了斗雞眼,解到跑步快成了內八字拐來拐去。
開心的是,解氣球這件事仿佛成了身邊跑友的歡樂果——
“哈哈哈哈,快看,那倆兔子氣球纏一起了!”
“哈哈哈哈,快看,那兔子怎么解都解不開!”
“哈哈哈哈,快看,這兔子解得快撞樹上了!”
搭檔一邊均勻帶著配速,實在受不了回頭說:
“其實,你為什么非要解開氣球,那么慢,繩子那么長,你扯扯斷不好嗎?”
2、看手表
第一次當兔子,不懂得如何均勻速,
實力不夠,認真來湊
。所以每一公里都時不時地盯著手表,心里不斷默念著,“我們的平均配速是7:08,上一公里我跑了6:58,下一公里我應該跑在7:18就可以彌補回來了。”
心中不停默念的是:“你要相信你的認真負責是值得的。”
然后身邊回響的是:“喂,你們兔子是不是快了,喂,你們兔子能不能行?”
“是這樣的,我們是槍聲時間出發的,你們過來時,應該有一些延遲,前面追過來是辛苦的。”
當然,大部分的回應也能得到理解。
“哦,的確,我們D區出發時,時間已經過去20分鐘左右了,辛苦官兔,我要超過你,我可不想跑在5小時開外。”
畢竟,你得相信一個事實,能堅定跑完馬拉松的那些人,有足夠的耐心和時間愿意聽你話嘮解釋。
3、下起雨時,看志愿者
因為當錫馬的官方兔,在比賽過程中格外關注志愿者,引導的人,工作人員,因為覺得自己仿佛也是他們的一部分。
于是看到了開場時,他們認真地去對待分區引導,看到了下雨時,舉著牌子淋著雨喊著加油的美少女,看到了半馬全馬分界處一個個站在分界線上的少年不斷地重復著提醒。于是看到每個打著傘像一只蘑菇一樣蹲在各個拐角隱藏角落的攝影師,他們用力地按著快門,把快門按出了B-box的聲音。咔嚓咔嚓咔嚓。
相同的是,我們都希望這屆馬拉松充滿歡樂,開心地收尾。
但不同的是,下雨天的確很冷,我們是動著的,他們是凍著的。
嘿,參加無錫馬拉松的伙伴們,在這場大型跑友見面會上。
沒有忘掉的是,比賽途中見到了穿雨衣或者打著雨傘舉著牌子一路喊加油的美少女。
沒有忘掉的是,列成一排伸出手要擊掌的江南大學善意學生們。
沒有忘掉的是,下起雨時,路邊補給點拿著海綿吶喊的志愿者:“這是干海綿,沒有水的,你們可以擦擦身上的雨水”。
沒有忘掉的是,下著雨還給你喊加油的人,讓加油這兩個字含義太多。
如果馬拉松跑步之后總是吐槽的人在發聲,那簡直太不酷了。
“總要讓負責的人知道他們的認真是值得的”
一場馬拉松或者一次旅游無法改變你的生活,改變的是遇到挫折時選擇不放棄的一次次,改變的是賽道上陌生人的相遇和陪伴。這些改變讓你變得知足,終于有一天可以說出,所有的經歷和所有遇見的人都是最好的安排。
上學時,卷子的最后驚喜,會是一道加分題。
無錫的那場雨成了我們跑者的加分題,雨不停,跑不停。因為身邊沒有放棄的跑友,于是一路的陪伴不再孤單。
最后,這是我們無錫馬拉松500兔子們的答卷。
后 ? ?記
賽前,我問身邊的跑友:“無錫馬拉松怎么樣?”
他說:“我給你說,一般的馬拉松,參加過一次后,就不會想參加第二次,但是無錫,我參加了三次。”
我問:“賽事這么好?”
他說:“也不全是啦,主要是一種態度。無錫馬拉松對我最大的吸引是,我能和他成長的感覺。前一年出的問題,來年就會有完善,能變得更好。”
最好的事情,真的不是你現在多好,而是你選擇去堅持變得更好。
然后有了信心的源泉,一個敢于肯定未知將來的勇氣。
“時間不會讓我們變得更老,而是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