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定是佛法的牽引,讓有緣的你,在此刻看到這些文字。佛常言道,世間萬物都因緣而聚。或許,這是上天冥冥中的安排,也是你與佛法的一種緣分。
不是每個人都能遇到佛法結緣,有的人即便看到了也不會積累善根有所領悟,有的人不會看到甚至一輩子也不會與佛結緣。而有的人看到了,也許當下沒有什么變化,但佛法已經悄悄種下了種子,可能在很久后的某一天,你會發現一些微妙之處。
我們都知道,佛法的利益功德廣大無邊,只要我們真正地領悟佛法的本質,掌握并善于運用正確的修持方法,那么,健康,幸運,成功,智慧,財富,自信也自然輕易擁有,甚至是非物質的心靈境界,如明凈清明的內心也會隨之而來。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壹——
但很多人依然會好奇,佛法為何能改變人的命運和際遇?
老實說,我并不知道。但我知道的是,我曾在感情低谷沒走出來時,是什么讓我的心態漸漸放下,不再執著;我知道的是,在被工作壓的喘不過氣的時候,是什么讓我心態平和,不再浮躁;我也知道,在面對前方未知路途,不知如何前進的我,是什么讓我變成一個波瀾不驚的修行者。
跟很多修行者一樣,起初我并沒有對佛法有那樣強烈的感覺,也談不上是一個有信仰的的信佛人,平時除了偶爾跟隨父母去寺廟朝拜,沒有接觸過任何佛法的知識。直至一次緣起,一種契機,讓我認識了佛法,接觸了佛學。
初次相遇,卻沒想到后來那么敬畏。
從此,每逢去到寺廟都會多一份恭敬和虔誠;接觸的佛學知識也越來越多,分享在朋友圈后也影響了一些有緣人;有了聽經,誦經,抄經,持咒的習慣;對因果深信不疑,多行善,積累陰德;開始有意識地吃素、放生等,這是我接觸佛法后的變化,緣分慢慢加強,心生佛法智慧,雖然還沒有很精進,但心里已經結下了深深的聯結。也許這是前世曾與佛有過緣起吧。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貳——
以上是一系列佛法引起的生活改變,再說說我接觸佛法之后心理有什么變化吧
其實修佛法最根本的是改變自身的心態狀態,從而引起生活物質或地位的改變。雖然我目前并沒有收獲一些很神奇很夸張很明顯的變化,但可以很肯定的是,心態上逐漸變得明朗開闊,那種內心清明的感覺并不像你平時需要可以去調整的心態,而是真正發自內心的無需刻意的自然而然就能生成。
妙德居士說,人的命運際遇,是由其自身的心念決定的,而心念受其自身的體質影響。動作,語言,思想(即身、口、意)的每一個瞬間都會不斷地創造命運。其次,人的命運,是由其自身的思維性格決定的。人生的遭遇總是和人的思想相吻合,什么樣的思維吸引什么樣的現實。所以,一般的佛法是通過持咒等方式來改變自身的心念,進而改變生活。
這里所說的思維,思想,心念說白了就是一種心態。
每個人都經歷過感情的失敗,比如失戀,當下是很難走出那種困境的,每天茶飯不思,日漸消瘦,可能是每個失戀者的真實寫照。我也不例外,曾經認為銘心刻骨的感情越是想放下就越難放下,后來才知道是自己太執著,是自己把自己困住了。佛法引導人們放下我執,接受無常,緣起緣落,一切都是虛空。分合都是緣,在一起是緣分,分開了也是一種緣分,孽緣也是緣,那是以另一種方式告訴你們不是真正有緣分的人罷了,真正有緣分的人,即便是受到阻力而分離了,也會因緣際遇有辦法重逢,所以說,經得住考驗,對的人就不怕分開。能悟透這個道理,也就不再執著了。上天讓你們相遇,不一定是賜予你們能白頭偕老的緣分,也有可能最后是心痛撕逼的下場,但你沒法預知,而且只能接受上天這樣的安排,緣分有正緣和孽緣,就像桃花也有正桃花和爛桃花嗎,接到了孽緣和爛桃花也只能忍受,因為那可能是過去世的業報,也許是因為你傷害過他或他傷害過你,接受了了斷了就等于消掉業障了。
在工作生活中,也會由心境浮躁的時候,有時步履匆匆,一直找尋的卻視而不見,心生煩惱,做什么都不順遂,這時候你應該要發現自己的心態出現問題了。如果我們通過佛法修持,便會發現內心總會洗去所有的浮躁,變得平靜,讓人有無窮無盡的勇氣、力量和運氣!
當然了,不是說你一旦倒霉 想起要修佛法就能被拯救,有些人堅持幾個月,生活卻依然沒有任何起色。你可能依然每天忙碌奔波,依然沒有收獲,依然常被上司指罵,依然會心生煩惱。佛法是一種生活指引,當你對他有信心,心生歡喜,相信佛法能夠更好地引導你。只要你是一個上進的人,肯鉆研其修行與積累功德的方法,相信積累到一定程度,你所擁有的(心靈層面或物質層面)都看似以一種神奇的方法到達你的手中,甚至讓你覺得這并不是你的功勞。那時你才恍然發現,是佛法的加持和你自身的福報積累而感召的。
是的,后來你會發現自己比從前擁有更佳的精神狀態,世界在你眼里發生了改變,隨著而來的可能是運氣出奇的好,左右逢源,能力迅速的提升,言談舉止都發生了改變,合作伙伴的追隨,財富的快速增長,等等……
每個人的都會遇到不一樣的煩心事(業障越多,煩惱越多),通過誦經持咒,慢慢地,我覺得自己心闊神怡,一種煥然一新的感覺慢慢浮心上,沒有任何的負擔感和浮躁。日子長久了,我開始感到焦慮、沮喪、浮躁的情緒越來越少,之前的很多困惑都逐一解開。雖然肉眼能看到的感應還沒現前(修的并不精進),但我肉眼看不見的那些感應,那的確是真實不虛。
現在的我,不管是遇到了什么困難障礙,阻撓打擊,至少比以前平靜。念經會有很大改變?對我來說也許沒有,偶爾也會急躁,更應該說有,心力的堅定是最大的收獲。
最近事情好像又不順利,心力也越來越弱,我一向是個懈怠懶惰的人,所以又重新開始念經持咒,漸漸才放開心態,特別是以唱的方式念出來,變得越來越平和,越來越開心。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叁——
這里普及一下什么是業障:是指由過去,包括今生過去及前生過去,所積累的眾生業力,由于他們投生鬼道產生的靈依附于人體所產生的不適。業障(違緣)說白了也就是要坑你害你的人與事,甚至一些無法自控的情緒,感受也是煩惱。
以下摘自——《生命可以改寫》,關于輪回,業報,因果以及如何修法
輪回由業而生。眾生以各自積累的善惡業而轉生在輪回的善惡道中,各自感受苦樂。我們所經歷的一切,我們覺知到的世界以及我們的覺知、感受、思想等,都是業的顯現。業由因、緣、果構成。因指主要條件,緣指次要條件,主次要條件具足,會有結果產生,這就是業因果。
簡單地說,業因的成熟有四種情況:一種是今生造業,今生受報;一種是極大的善業和極大的惡業(比如五無間罪),下一世一定會報應;第三種是肯定會報應,但也許是幾世之后,也許更長時間;第四種情況是定業(必定報應的業)轉變為不定業(可能有報應,也可能沒有報應),當業因在逐步成熟的過程中遇到強大的對治力,果報就有可能被削弱甚至消除。
由此可知,即使是定業,果報也有早有晚,有的是很快就受報,有的是這一世報,有的是下一世或很多世以后報。當我們看見好人遭惡報、惡人得好報的情況,就知道這是因為他以前造的惡業或善業先成熟了,所以現在雖然行善,仍然要先感受已成熟的惡報,現在雖造惡,仍會先感受已成熟的善報。
? 惡業耗盡有兩種方式,感受果報使其窮盡或者通過懺悔使惡業凈化。前面講的接受孽緣,就是感受果報使業障窮盡。有的人或許覺得自己沒有造作惡業,并不需要懺悔,的確,一般人平凡生活中是不太可能造作像打家劫舍,殺人放火這樣粗暴的惡業的,但是僅僅避免這類惡并不代表真正遠離了惡業。惡業的范疇很廣,簡單歸納有以下幾點:殺生,不與取,淫亂,這是身的惡業!妄言,妄語,兩舌,惡口,惡言,傷人,這是語的惡業!貪心,貪污,害別人。邪見,這是意的惡業。
? 所以,我們要仔細觀察自己的言行,起心動念間有多少貪心?邪見?平日里有意無意的又制造了多少傷害無辜?日常工作,生活中有多少不與取的行為?與人交談中有多少妄語?認為自己各方面都做得不錯,惡業與自己沒什么關系,這完全是在未經觀察時做出的結論。如果觀察就會發現一般人每天的所思所想,所作所為大多數都在惡業的范圍之內。
? 正是因為往昔造作的惡業,我們這一生才會遭遇這樣那樣的痛苦,磨難和不順意,現在我們懂得了業因果報的道理,從今后就應該謹慎取舍因果,斷惡要行善,盡量不造作惡的罪業,同時認真懺悔之前的惡業,把定業轉成不定業,再進一步努力使惡業完全清凈。
? 定業可以轉化,還澄清了很多人的誤解,即認為凡事命中注定,無法改變,一般人,若不知懺悔罪障,他的命的確可以說是注定的。相信因果才會懺悔罪障,懺悔罪障必然斷惡行善,所以,行善是一件天大的好事,所以,有的人不信因果,不斷惡行善,只一昧的高談甚深見解,這離證悟還差得遠。
能改變果報的強大外力有二:一是證悟空性,二是懺悔。無等塔波仁波切曾說:“縱然往昔所造的罪業堆積如山王,也可于現見本性之剎那獲得清凈。”
證悟空性需要三個條件:得到上師的加持、遣除違緣、圓滿資糧。違緣是指無始以來積累的罪障。佛陀宣說了無數凈除罪障的方便法門,其中最為殊勝的是念修金剛薩埵,也就是以金剛薩埵為對境,具足四力懺悔。
我們的心念無法同時既向善又向惡,就像我們不能同時既向左轉又向右轉。當心中生起善念,惡念不用壓制便會自然消失。
當身語造作善業,便能自然地避免造作惡業。所以我們要斷惡,還要行善,通過行持善法來有力地對治惡業。這就是第四對治力——行動對治力。
《金剛薩埵修法·如意寶珠》中的行動對治力首先是指念誦金剛薩埵心咒“嗡班札爾薩埵吽”。讀音是“嗡 ōng 班bān 札(爾)zhā er 薩sa 埵duǒ 吽hōng. ”。又寫作:“唵班雜(兒)薩朵吽”。
“嗡”是咒語的先導,有吉祥善妙之義。“班匝爾薩埵”是金剛薩埵的意思。“吽”是金剛薩埵的種子咒,為諸佛五種智慧之本體。《攝真如續》云:上師金剛薩埵心咒念誦一遍即是對自己的大護持,剎那獲得殊勝悉地。”
儀軌中說,具足四對治力念此心咒四十萬遍,則破根本誓言罪也能清凈。
大家每天早上念誦皈依發心、觀想、祈禱并懺前戒后之后,如果有條件,最好堅持在座上持誦心咒,如果沒有條件,座間持誦也可以,但要盡量做到不散亂,念誦清晰、準確,不夾雜閑言碎語。
念修心咒時摻雜世間瑣談,稱為不清凈念誦,這種情況下,咒語的加持力會受到嚴重削弱。續部中說:“凈與不凈差千倍,有無等持差十萬。”蓮師也說過:“雜有綺語誦一年,不如禁語誦一月。”
除持誦金剛薩埵心咒外,座間還可以隨緣行持其他善法,比如禮佛、放生、供燈、隨喜、一切善根回向菩提等等。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肆——
除了上述講的修持金剛薩埵心咒,這個還算比較簡單的,你還可以讀誦或者抄寫一些比較短篇的經書,比如心經,大悲咒等。
有的人說,念經會有感應,比如會發困,打哈欠,頭暈,甚至做噩夢等不適,聽說這是各種違緣鬼魅來阻止你繼續修行。感應這東西因人而異吧,也可能跟念誦強度和自身的業障多少有關,我倒是沒有什么反應,偶爾有點犯困業正常,只要做到繼續堅持再堅持。“其實,沒有感應才是最好最正常的感應”。無限感恩佛菩薩知道我愿力遠遠不夠,所以剛開始給了一顆大大的糖,讓我歡歡喜喜一直跟著走。
最后,關于佛法,并不要你覺得好便鼓舞別人一起向學,當時我接觸和認識佛法也是因為有契機,否則也許我這一輩子也不會有佛學信仰的人,也不會對佛學有興趣,或者說有如此的敬畏之心。就像吃素一樣,開始時喜歡宣揚推廣,后來不了,這是個并不普適的價值觀,自己做就好,佛弟子不打攪不干涉他人生活,有緣人必然會有合適時機。
修心之路何其遠,與君共勉。
歡迎大家分享修行給你帶來的小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