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飯后,我們直接開車去地鐵站,這是本周的重點游覽項目。與其說是游覽,不如說是體驗。因為自從來到蒙城,我們還沒見過蒙城的地鐵,更別說坐地鐵了。
有人曾說,在一座城市居住得再久,卻不能熟知這座城市的大街小巷和基本的交通工具,充其量只是來過這座城市而已。如此說來,我活了大半輩子,輾轉了幾座城市,也都分別生活了近十年,也曾認為自己是那座城市的半鄉人,到如今不過是去過那座城市的游人而已。
那時候我是不太認同這個觀點的,直到來到蒙城。
雖然在這里有房子有家,但是,因為語言不通的原因,始終不能與這座城市有著深深的聯結,總有一種千里之外的感覺。
然而,既然選擇了在這座城市長期生活,就要積極地學習和融入。于是,該走出去的時候還是要走出去的,再說了,小朋友已經憋了一周了,也該放松一下了,正好我們可以一起體驗一下蒙城的地鐵。
說實話,蒙城的地鐵站實在是低調得不能再低調。可能是我們這邊是終點線的前一站,也可能是周末的原因,上上下下來來往往的人并不多,使原本就破舊幽暗的地鐵站更顯冷清。一想起沈陽的地鐵站,就知道什么叫“高大上”了。
不過,從里面的設施來看,還是有其規模所在的,而且,在當年,它的存在,一定是這座城市的標志物,會令蒙城人民為之自豪的。也正是它的老舊,見證著這座城市的起起伏伏的發展史,也代表著這座城市深厚的文化底蘊。時光總是在走,舊的永遠都會被新的趕超,而歷史一直在延伸……
地鐵里,跟國內不同的是,它有著跟火車一樣的座位。沒座位的人會集中在車門前的空地兒,客流多的時候也會有人站在兩旁座位的中間,但車廂內一直都很安靜,無論是站著的人還是正在坐著的人都互不相擾。
緊鄰門口的是孕、老、殘專座。即使是車廂里擠滿了人,也不會有人無故坐在這個座位上的。人們已經習慣了這種禮讓,無須多言卻足以代代傳承。
在買票的時候得知,小朋友在12歲以前周六周日跟隨大人出來乘坐地鐵是免費的。兩個大人帶了三個孩子,只需要大人買票就可以了。不錯,這是一項很親民的政策。
在地鐵站的通道里,繁華地段就會建有地鐵商場餐廳包括展廳、書店等等,這跟國內的地鐵站差不多,只是被建設得很有設計感。人們走在這條路上,一定會有人忍不住駐足欣賞或者消費的。
在去往出口的路上,有一個大大的屏幕墻。正在播放著屏幕里的高中生大小的每個人的表情,有時候他們還會打著各種像手語一樣的動作。緊接著,會出現洪流海嘯的畫面,中間還穿插著一些冷漠可怖的表情,隨后有人倒地做長眠狀,還有人掩面似在痛哭,還有人正在無聲地吶喊著。
屏幕里的人始終是無聲的,兒子不解,問我是什么意思。我說你認為是什么意思就是什么意思,而我看到的是人類拒絕恐怖殘殺,也杜絕對大自然的破壞。兒子在我的引導下,他說:“他們好像時而開心時而不開心。”。
是的,一切都是心中所見,沒有對錯答案。 沒想到臨出地鐵的最后一道景觀,竟然給我們上了一堂無聲之課。真是意外收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