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更適合面試之前的一兩個月準備之用,而這篇更像是產品素養需要長期積累。
閱讀
產品經理對于信息的閱讀量是有一定的要求的。通常也分為兩種:一類是相對靜態的知識類內容,一類是相對動態的資訊類內容。
知識
前者又分為成體系的內容形式:個人書籍和漸火的產品課堂(帶有社群的性質);零散且涉獵廣泛的內容形式:各大產品經理論壇文章、產品博文、問答社區的內容產出等。這里推薦的有:
產品課堂orXX計劃
各大主打課堂的學習平臺,推薦:多貝網
產品論壇、博文
廢話一句,閱讀以上內容,當今RSS還是首選。對于論壇和博客來說,RSS目前支持得還不錯(Mac下推薦Reeder),但是對于資訊類網站,或者其他內容更新速度快的網站,RSS基本已經消亡,因為流量終究還是要自己把握。
資訊
后者又分為數據類資訊:行業數據、自身產品和競品的數據;IT創業類資訊:IT創業本質上是產品和服務;其他資訊:互聯網的新鮮事,實時獲取外界的產品動向,熱議潮流的節奏。這里推薦的有:
數據
行業數據
阿里指數-電商系數據,曾經的淘寶指數已經下線百度指數-權威的搜索數據國家統計局
數據資訊
app數據
由于iOS閉環的生態,擁有統一的規則(正因此AppStore的ASO優化【App Store Optimization】特別火),相較于Android,其公開的數據更具有參考和分析價值。下面推薦的這些網站數據是競品分析的絕好數據來源:
國內最大的移動數據統計和服務平臺:友盟
appannie-包含各國的Appstore專業數據,付費貴aso100-國內強大的Appstore數據平臺
數據分析工具(包括微博和賬號等分析):數說故事
創業資訊
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時代里,互聯網創業熱潮幾乎是最猛烈的,而伴隨著千萬家公司企業的誕生,產品先行似乎一直是互聯網創業的王道。特別是各種獨角獸的誕生,更是引爆了一個又一個新興領域的變革。而身為PM,此類咨詢對于你幾乎是要必備的。
不只是創業:36kr-國內最火的創業資訊平臺
其他
保持對于硬件的好奇心:ZEALER-測評出生,科技媒體
體驗【APP】
互聯網時代里,每天必備的信息輸入(關鍵在于如何去除噪點信息),避免處于孤陋寡聞的狀態,當需要了解某一行業或者某一產品時,也能對其現狀和形態甚至是“打法”略知一二。這個時候更重要的就是直接去體驗了。實實在在的去使用、感受這些新奇、有趣、靈動的產品。
對于實體的產品,需要有嘗鮮的勇氣,對于虛擬產品(主要還是App),就大膽的去使用吧。
發現App之旅
無非這么兩條路:推薦和主動發現。
推薦
PC端上幾個有趣的推薦應用網站:
主打軟件:小眾軟件
軟硬件:少數派-優質應用媒體
移動端推薦:
最美應用
不止是應用推薦:AppSolution【AppSo】
Android應用推薦:豌豆莢設計獎【Android】
主動發現
其實類似36氪的Nxet頻道也是很好的應用發現入口,大部分的it資訊網站本身就兼具著好產品分享的作用。而我一般主動發現App的渠道有兩個:
應用市場關鍵詞搜索和排行榜,特別是App Store搜索結果,通常都能搜到同一類的許多其他產品。
各大應用市場年度設計獎項:
蘋果年度最佳設計獎(伴隨著WWDC)
豌豆莢年度設計獎
由于各大市場每年都有相應獎項,質量良莠不齊,暫且推薦以上兩個。通常的思路是去體驗這些得獎的應用,然后搜索與之類似的。
總結App之道
體驗App本身是一個從無到有的過程,有些產品的設計能給你眼前一亮之感,當你遇到同樣場景的時候,就可以再次細細把玩。所以你的Apple ID對應的AppStore的購買歷史是一個很好的參考資料。購買歷史第一時間只能找到你體驗過的應用名字(有時候真的很難找到),沒有其他信息。這個時候你可以用花瓣來采集你體驗過的應用截圖,加上相應備注,這樣子下一次你需要的時候就能快速的找到熟悉的場景和對應的app。
積累
沒有頭緒和動力去積累的時候,就弄個博客或者微信公眾號吧,有事沒事多寫寫產品體驗報告(記住:內容和思考比報告的形式重要的多)。深入去思考一個產品,總能有意想不到的收獲,哪怕只是一個簡(hao)單(nan)的注冊登錄模塊。
哦,對了。面經挺好,就像雞湯一樣,一兩篇總能給你帶來超出想象的收獲,特別是打雞血之用,但也請記住雞湯喝多了有毒,恩,有毒~
更多文章請關注,我的個人博客:pdzhangy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