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時間
對待時間的態度:鄭重。因恪守本心而知事情輕重緩急,因盡全力無保留而使其事竟成、光陰未曾虛度。
1、生活在當下——不瞻前顧后,不左顧右盼,不患得患失。
2、嚴肅地對待時間——審慎、慎重地思考時間對我們的價值并用好它。
3、留意自己擁有的空間并享受它——找到自己的“獨享時刻”,不要疲于奔命。
4、反思自己和其他人的時間視角——認識到自己和他人時間視角的異同,換位思考。
5、從現在出發聯結過去——過去并沒有遠去,它對今天仍具有意義。
6、并不完全沉浸于過去——比過去更重要的是現在。
7、制定實現目標的計劃——未來視角讓我們的行動更加有序。
8、平衡計劃和非計劃時間——由于隨機性和不可預見因素的影響,我們的生活并不能完全被計劃,平衡計劃和非計劃就是在未來視角和現在視角之間找到平衡點。
9、視未來存在于當下——未來并非遙不可及,它就出現在即將到來的每一分每一秒。
10、對未來保持積極的態度——既然未來難以預測,那么以積極的心態面對它能讓我們在當下更有行動力。
五年計劃:制定一個五年計劃
遠期未來與近期未來:遠期未來意義越重大,越容易逃避這種壓力,導致拖延。遠期未來不要給自己太大壓力,近期未來制定更具體明確的計劃。同時排除干擾,增加拖延的復雜性。
盡量少做短半衰期的事情:1、收益值的高低不重要,只要不是短半衰期的事情,只要這個收益可以被累加,就盡快去做。2、不要只盯著那些高大上的事情。一些不重要、不緊急的事情,只要對你有長期的益處,仍舊可以去做。
長半衰期事件:
積累可信的知識
訓練實踐技能
構建新的思維模式
提升審美品位
反思和總結個人經歷
保持和促進健康
建立和維持相互信任的關系
尋找和獲得稀缺性資源
探索、提出獨創性的構思或者發明
獲得高峰體驗
總結:
1、用平衡觀點看待過去、現在和未來,用鄭重的態度過好當下的生活,并聯結起過去和未來。
2、明確工作和生活的界限,用未來視角工作,用享樂主義視角生活。
3、使用“時間之尺”,審視事件的長期價值,盡可能刪減非必要事件。
4、讓“遠期未來”更加具體,為“近期未來”增加挑戰。
5、把握好做事的節奏,區分“求快”的事件和“求慢”的事件。
6、提升時間使用的“深度”,減少被動式休閑的比例,保持至少一項長期的業余愛好。
二、選擇
從終極問題出發,以人生最高目標作為第一原則
要權衡好本末輕重,就得有“價值意識”,也就是要搞清楚“人生中到底想要什么、追求什么”。
一個人為內心樹立什么樣的最高目標、設定什么樣的價值尺度,反映了他的“格局”。
總結:
1、所謂選擇,就是要權衡好本末輕重,清楚自己人生中到底想要什么、追求什么。
2、為自己設定更高的目標,就會發現更多更好的選項,做出更加完美的決定。
3、過去的經歷、習慣和思維慣性,常在我們思考時自動植入“隱含假設”,讓我們也是不到更多的“可能選項”。
4、如果有太多的可選項,應該把選擇對象分解為不同的維度,然后對可選項從不同的維度做出評估。
5、在做涉及情感、喜好等主觀性特別強的選擇時,最好的方法是聆聽內心的聲音。
6、不管你做了哪個選擇,你的某些東西永遠不會改變,最終帶著你走向目的地的,可能并不是某一個選擇,而是那些你不會改變的東西。
三、行動
只要開始了,后邊就容易了。任何事,想到了就抓緊去做。
先把必須要做的小事處理掉,是我們保存積極和從容心態的一劑良方。
總結:
1、當一件事,你不知道怎么做的時候,就直接開始做吧。只要開始了第一步,就會有第二步、第三步。
2、克服“過度準備”的慣性,向前一步,把未完成的事情完成。
3、樂于接受反面意見,有勇氣否定并重新構造自己的產品。
4、多線程工作,首先需要一段專注不受干擾的時間,完成工作中最核心部分的思考。
5、集中處理同質性的工作,可以減少不同質工作間的轉換損耗。
6、從理論出發不一定能指導實踐,只有在實踐中通過反思積累的知識才能指導實踐。
7、行動后要及時反思,并梳理這些事情的“反應鏈”,特別關注其中發生的意外現象。
四、學習
總結:
1、學習,應該以學習者心中的問題為中心,讓問題引導我們去探求答案。
2、問題的提出,需要基于已有的知識體系,并通過問題將新、舊知識串聯起來。
3、通過深入事物內部的解碼,我們可以發現事物深厚的內涵,有機會掌握其中精巧細微的技法,不斷重復自己的知識體系。
4、掌握了多少知識,并不取決于記憶了多少知識以及知識的關聯,而是取決于能調用多少知識以及知識關聯。
5、求知分為三個層級:信息、知識和技能。技能是學習的終點,信息和知識是邁向這個終點的路與橋。
6、對一個現實問題的解決,或者對一個現實情境的洞察,往往需要同事調用不同知識譜系上的知識。
7、學會有意識地去分析不同領域知識之間的潛在關聯,通過不同知識的遷移、印證、互補,獲得啟發,甚至生成新的思想或者發現。
五、思維
簡化是清晰思考的前提。
追求簡潔就像拼圖,將新拼板與舊拼板結合,形成更完整的圖案,面前的世界就簡潔了。
讓你的潛意識幫你思考。首先要投喂足夠的資料。放松狀態下。
混亂、新鮮、刺激、泛主題閱讀。
流程圖、結構圖
矩陣
清單 ??快樂清單
總結:
1、既要簡化外界輸入的信息,也要簡化我們表達出來的信息,為思維騰出更多的使用空間。
2、基于深入了解的簡潔,不是乏味,而是意味著更加豐富的內涵。
3、為了讓思維更好地發散,獲得更多的靈感,一是要關掉大腦里評價的聲音,二是要適當地引入混亂與隨機。
4、思維依賴于工作記憶,通過將思維外顯為圖像,給予思維更多的探索空間,也能進一步推動思考的進行。
5、現實中的問題,總是牽涉太多的因素,借助矩陣、清單等工具,可以完善思考的周密程度。
六、才能(努力)
努力,是最需要學習的才能。
仔細考察自己的優勢和劣勢。利用自己的優勢努力工作,通過與人合作來平衡自己的劣勢。回避在很多不同方向上空耗精力。保持專注,把自己能做到的做到最好,并保持留意新的機會。
給自己高難度的挑戰。必要難度。難度適應。
總結:
1、每個人都具有自己的獨特優勢,并且可以通過努力變得更優秀。
2、努力不是一味地用力,而是一種具有策略性的活動,可以不斷學習和優化。
3、在個人資源有限的情況下,我們首先應該集中資源,投入發展自己的一項優勢才能。
4、把時間主要投放在一個領域里,以盡量高的標準要求自己,培養出非常高的才能。
5、用相對少量的時間廣泛涉獵,以捕捉和發展未曾預料的資源和機會,實現個人才能的最大化。
6、不斷為自己設計有難度的“非標準動作”,在挑戰中獲得才能的提升與飛躍。
七、成功
從被動學習轉為主動探索。
理論與實踐。
查理·芒格的模式:廣泛吸收多個學科(包括數學、物理學、化學、生物學、心理學、社會學、經濟學、工程學等)的知識,把這些學科最基本的模型作為分析和判斷現實問題的思維工具,進行拉網排查式的全角度分析,思考多個復雜因素所形成的共振,最后得到一個完整、全面和深刻的分析結果。
讓自己變得獨特:
1、在主流觀點之外洞察出別人未曾發現的機會;
2、形成個人核心競爭力,避免低層次的同質化競爭,使自己不可替代;
3、拒絕他人和大眾給自己貼上的標簽,以更開放和自由的心態發展自己;
4、因為不必迎合社會主流而節約了大量時間精力,可以專注于做好自己的事情;
5、為大眾帶來新鮮的見解和啟發,形成對公眾的影響力;
6、具有更高的可辨識性,更易于形成個人品牌;
7、吸引到其他獨特而優秀的人,與他們成為朋友或者合作伙伴。
主流是一種非常強大的潮流,人在其中無法思考。?
避開社會認同的陷阱,走上獨特道路:
1、抗拒自己的欲望,或者延遲滿足欲望;
2、質疑貌似最可信的言論,不盲從任何人;
3、屏蔽流行信息,或者只在固定的時段接受流行信息;
4、思考最不可能的事,為其發展出可能性;
5、保留和發展自己的“怪癖”,并將其發展成自己的競爭力;
6、為小事物狂熱,并在小事物中發現大世界;
7、開展思想實驗和行動實驗,讓思想和行動相互激發。
總結:
1、做一個主動的探索者,敢于突破種種局限,不斷試錯,形成自己的優勢甚至是獨特的知識資產。
2、不只在理想化的情境下去思考問題,而且要磨練把理論融匯于現實、考量現實復雜情形的本事。
3、在理論與現實的充分聯結中,一步步地構筑自己獨特的知識和經驗體系,逐漸打磨出屬于個人對無二的智識。
4、根據自己的內心需要,而不是外界的認同,做出獨立的選擇,甚至去做一些酷的事情。
5、如果你找到了一條別人都還沒走過的路,只要把這條路走完,你就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