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國教育中,從小到大有三項能力在每個階段是必須培養的:
閱讀能力
運動能力
終身學習能力
本節,主要研究閱讀能力,以及從小培養孩子閱讀的些許方法論。
如果要培養在學習方面省心的孩子,那么就要從小培養孩子的閱讀習慣,而且是越早越好。
那究竟有哪些閱讀建議呢?
親子“共讀”越早越好
早到孩子兜尿布的時候,可以從孩子6個月開始,父母就給孩子多唱歌、多講話,多給他閱讀書籍,即便這種情況可能初期成效并不明顯,且十分累人,但后期將會受益匪淺,受益終身。
增加閱讀的趣味性
可以聲情并茂地講故事;也可以提出開放式的問題;更深一個層次的是利用各種空閑的時間(比如暑假、寒假)全家總動員把講過的孩子感興趣的故事排演成木偶劇;還可以在最后和孩子一起編寫故事的續集,做成小書,并做上封面和封底,這樣會極大地估計孩子的積極性。
布置家庭閱讀角
可以選擇家里光線明亮、安全舒適的角落(也許是游戲室或臥室的角落)放上兒童書架、收納盒,并在地上鋪上沙發墊或軟的墊子,在這個過程中可以讓孩子自己選擇閱讀角需放置東西的樣式和花色,裝飾成她自己喜歡的樣子,這樣就可以在孩子玩耍累了之后,小憩之時在墊子上看書玩耍,其樂融融。
多帶孩子去圖書館,并參加各種閱讀活動
比如累積看1000本書兌換玩具或獎品等等。目的是在孩子完成一定數目的閱讀后,適當地給予孩子獎勵,提高孩子閱讀的積極性。
每天規定固定的閱讀時間
保證孩子每天20分鐘的閱讀時間,且要求有一份詳細的閱讀進度表,每天完成后在進度表上由孩子親自簽名。
同時,保證孩子每周需要朗讀2段小故事給2個人聽,且聽完故事后,朗讀者和聽故事的人都要在故事版面簽名,但對于聽故事的人并沒有太多太高的要求,可以是姐姐弟弟,也可以是爸爸媽媽,也可以是爺爺奶奶。并將簽名制作成簽名集,相信在很久很久以后,當看到積累地很多很多的簽名集時,孩子會有一種莫名的成就感。
當孩子稍大點時,可每周選擇一本最喜歡的書撰寫讀書筆記。學習之初,閱讀筆記主要以回答問題為主,有點像小時候做的閱讀理解,可以在文章的最后提出5-6個問題,比如:故事講了什么?你最喜歡的故事的那一部分?但是,閱讀筆記并沒有規定的答案,孩子可以高興寫什么就寫什么,那怕是大逆不道、胡言亂語都無所謂,甚至連拼寫錯誤都沒有任何問題。
同樣,對于孩子們的閱讀材料,無需干涉,只要保證孩子的讀書時間,孩子想讀什么就讀什么。
每隔一段時間,需要把孩子讀的書頁匯總起來,并頒發一定的獎項以資鼓勵。
按照以上的方法,就這樣,讀書、做表格、記錄進度,做讀書筆記,持續2-3個月后閱讀就會成為習慣。
減少電子產品對孩子教育的干擾
比如教育類節目和APP。限制孩子使用電子產品的使用時間,不得將教育孩子的重任交給他們,因為
很多研究表明看多了電視節目會影響孩子的獨立思考能力、創造力和想象力,且電子產品功能繁多,易讓孩子分心,同樣,家長易對電子產品產生依賴。
總之,如果把一個ipad、電視遙控器、一本好書放在孩子的面前,多數孩子的最后選擇才會是書,與其這樣,不如從最初就戒掉孩子的ipad癮、電視癮、手機癮,讓他知道使用電子產品可以,但每天雷打不動的就那么多時間。
防止無效地閱讀
孩子可能因為想認識字或者發準一個音,而忽略了對內容本身的理解。
最最有效的辦法是:在閱讀的最后提出許許多多和文章相關的問題,逼著孩子去回味和思考。對于不知道怎么提問題的父母,可以公式化地提出以下問題:
閱讀前
書名是什么?
從封面可以看出是一本什么樣的書?
你覺得內容會是什么樣的?
你期待從這本書里發現什么?
關于這本書你已經知道了些什么?
你想學到什么?
你為什么要讀這本書?
閱讀過程中
你覺得接下來會發生什么?
這本書出現了什么難題?
你覺得主人公為什么會這樣做?
在你閱讀這個部分的時候,你的腦子里面有一副怎樣的畫面?
閱讀結束后
故事發生在什么地方?
故事前后,主角發生了怎樣的變化?
這是一個什么樣的故事?
因為在國內,書籍比較便宜,家長可以給孩子在家里置辦一個繪本圖書館,為孩子選擇很多很多的好書,不僅可以給孩子增加詞匯量、激發她對世界的好奇心,使他對閱讀充滿樂趣,更能幫助他在學習上獲得成功。
那究竟如何挑選書籍呢?
請看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