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著朋友圈,誰又去吃美食附上美照啦,評論都是美女、女神啦,誰誰又和男朋友秀恩愛,底下是祝福或者調侃的話語,誰有需要尋求朋友圈投票啦,等等,一片太平世界和和美美的景象。鏡頭轉向微博,卻不那么美好了,甚至可以稱之為是極端。明星秀恩愛,評論區卻被“惡心不惡心”“是不是被下降頭了”“怎么會看上她,她配不上你”如何如何之類的話語,有明星曬娃,卻被網友說不愛國,各種人身攻擊不計其數。為什么,同樣是社交平臺,我們卻展現出不一樣的自己呢?
或許每個人都懂,我們在朋友圈加的都是家人、朋友、同事或同學,是我們日常交往的人群,而朋友圈作為這樣一個展示自己的平臺,我們當然對自己的言行舉止都會有所注意,希望展現出自己積極的一面,獲得別人的認可,因此對于這種場合下的社群交往我們是需要保持一個良好的互動的。但是,在微博就不是這樣了,它相較于微信更具有開放新的特點,你沒有加別人的好友也可以跟其產生互動,你關注得很多幾乎大多數是陌生人。在這樣的情況下,就少了朋友圈內的顧忌,不喜歡一個人,好啊,就在他消息的下邊回復直接的話語來表達情緒,就像前段時間熱門事件,有些明星的微博評論都淪陷了,清一色的侮辱與謾罵,以至于有些明星忍受不住要關閉評論甚至微博。在一個滿是陌生人的社群中,大家可以隨意發泄自己的情緒,沒有人知道自己的真實身份,維持熟人面前的良好形象的這層束縛也就沒有了。
所以這就是原因,我們在熟人與陌生人這兩種群體中,自動展示出兩幅不同的面孔,一個熱情似火,一個冷冷冰冰。還記得很多外國人對中國人的印象是存在矛盾的理解的。一方面中國人對待客人尤其是外國人很熱情,會用最好的食物和心意來招待賓客。但又發現走在大街上的中國人卻又是面無表情冷冰冰的,這對于他們在國內對流浪漢都示以微笑的經歷來看,覺得中國人又是無情而又冷漠的。我想若他們了解我們獨有的熟人社會的屬性后,就會明白發生在中國的很多讓他們會費解的事情吧。
va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