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這幾天,在復習笑來老師的《通往財富自由之路》中“心智”這個概念,今天就來說說這個:
所謂“心智”,形象點講,就是我們每個人腦子里的那個不斷升級的操作系統。
那么在此之前,你知道自己有一個操作系統嗎?
如果你知道,那么你升級過自己的操作系統嗎?
如果你升級過,那么你知道如何持續地甚至自動地升級自己的操作系統嗎?
在沒有讀過笑來老師的專欄,沒有在得到上學習之前,我從來沒有意識到自己還有一個操作系統,所以很長一段時間,我的操作都是默認是出廠時候已經設置好的系統,被設定好可以做什么就只能做什么,被設定不能做什么就永遠不能做什么......
別人都是這么做的所以我應該也這么做
最形象的例子,莫過于”買房買車結婚”,之前一直都是在按部就班的想著做著這些事情??墒堑浆F在回過頭來想,我做的這些到底是我自己給自己制定的嗎,是自己喜歡做的嗎,是自己想做的嗎,答案是否定的。
意識到自己有這么一個操作系統后,那么這個操作系統是怎樣構成的呢?
操作系統
所謂概念,就是對某個事物的清楚認知。清楚的知道:
它是什么,不是什么?
它和什么東西很像,但在哪些地方完全不一樣?
它可以用在哪里,不可以用在哪里?
在用它的時候,怎么用是對的,怎么用是錯的,需要注意哪些問題?
概念和關聯構成了操作系統的底層核心,其他部分都依賴于它們究竟有多清晰、多準確、多必要。進而,一些價值觀自然形成或自然進化。
有了清晰的價值觀,就會有決斷。當有了決斷,我們還需要研究方法論,因為要選擇配合行動才有意義。因此,我們要錘煉自己的方法論,以指導緊隨決斷的行動——實驗與踐行。
而所謂的實驗與踐行,幾乎完整對應著科學方法論中的“實證”過程。為了進化,我們總要用實驗與踐行去檢驗我們的價值觀與方法論,把好的留下繼續打磨,把不合適的去掉——這就是升級過程。
若實驗與踐行的結果不盡人意,我們就要反過來,重新審視自己的方法論和價值觀;更近一步,為了糾正自己的價值觀改進自己的方法論,然后再進一步深入去審視我們大腦中存在的概念與關聯,甚至需要重新定義它們,讓它們更清晰,更準確,或者干脆拋棄一些已然沒有必要存在的概念,否則就無法從“根”上完成“升級”。
這就是操作系統的概念。部分內容來自《財富自由之路》原文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