怕輸的人,怕失去已經擁有的。他們的恐懼在眼前,寸步難行。
想贏的人,怕得不到想要的。他們的恐懼在身后,一路狂奔。
很喜歡咪蒙的這句話,分享給你。你是怕輸的人,還是想贏的人?
01
如果怕輸,你可能已經輸在了起跑線上。
朋友A年初就在準備下半年的司考了,每次聊天他都抱怨說,太難了、時間太緊張了,估計今年又會考不過……我只能默默地看眼日歷,安慰他盡全力就好,去年也只差了一點點。心里卻是想著,明明還有大半年才考試,難就多花點時間呀。而現實是,每當聊起學習進度時,他都尷尬的說“最近太忙了,沒怎么復習”。忙是真的,每周至少兩三次飯局,逢飯局不學習這是毋庸置疑的。偶爾和朋友搓圈麻將,學習不了也是沒辦法。剩下的幾天里馬馬虎虎學習一點就很不錯了,這樣下來,怎么才能復習好?
朋友B也在備考司考,他是A的同學,同法律專業,同樣的備考時間,幾乎相同的基礎。周內晚上找他聊天,他在學習;周末約他,他在圖書館自習。有時候會驚嘆于他的努力,而他卻覺得沒什么大不了,只是想要今年拿到證,多花點時間、精力是應該的。當我問他擔不擔心這么努力還考不過時,他認真的看著我說,你有擔心失敗的時間,為什么不用來爭取成功?
想要成為分子的人,不一定成了分子。但害怕成為分母的人,往往都成了分母之一。
02
如果怕輸,你可能已經默認了自己的失敗。
怕輸的A,一次次遭遇失敗。即使哪次取得成功,他也認為那是一時僥幸、運氣所致。所以,他不敢相信自己的能力,從心底里他就是不自信的。進而不愿意付出足夠的努力,怕努力后仍然是輸的結果。畢竟沒怎么努力失敗了要比用盡全力卻失敗了聽起來多少好一些,這也許是失敗中存在的鄙視鏈。由此反復幾次,A越發害怕失敗,也越來越靠近失敗。
想贏的B,一次次取得勝利。即使哪次不幸失敗,他也會認真分析原因、查找不足,他不相信自己這么努力還贏不了。何況一次次的成功經歷早已為他打下堅實的心理基礎,他相信自己的能力,相信自己終將取得成功,問題只是這一次要如何取得勝利。變化的學習策略,不變的自信與堅持。由此反復幾次,B越發相信自己的勝利,也贏得越來越輕松。
03
怕輸者眾,想贏者眾。無論你選擇哪條路,都將有數不清的人與你同行。可問題是,你到底想要什么?
競爭總是有勝有負,這是難以逃避的結果。怕輸,就是在放棄贏的可能。與其如此,不如徹底放棄“比賽”,無所求無所爭,落得清凈。想贏,就放下心里的忐忑與不確定,大大方方去努力,扎扎實實去學習。就算贏不了這場“比賽”,你也贏過了曾經怕輸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