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上建立一個好習慣,就是堅持和獎罰制度。
完成了一個目標獎勵自己,反之懲罰,如此一直堅持下去。
我承認對很多人是有用的,但是任何事情落實到自己身上,就不一樣了。
獎罰機制讓我特別喜歡休息的時間,特別放松,一旦開始學習,很不情愿,仿佛好玩的事情都被學習這個討厭的東西占據了。
今天晨讀說了一個方法,以前看過,但是忘了很久,今天重新看到,豁然開朗。原文如下:
1930年,著名的心理學家唐納德·赫布找來600個學生,告訴他們從現在起,重新制定上課規則:如果在課堂上表現欠佳,就會被罰出去玩;如果好好表現,則有更多的功課要做。這與之前的規則截然相反,沒想到結果卻出乎所有人意料,幾乎所有學生都選擇了在課堂上好好聽講,認真寫作業,而非出去玩耍,學習成績也有明顯提高。
這是為什么呢?因為這個反常的規則讓孩子們的心態發生了變化,過去上課是一種義務,現在只有表現好的人,才有資格聽講。
看完后很受刺激,想起小時候上課傳紙條講話,特別刺激,比如:
“下課一起去上廁所呀”
“好啊好啊”
女生就是這樣,上個廁所都要一起。這種話明明下課的時候講就好了,非要上課講,有時覺得傳紙條不刺激,趁老師轉身在黑板上寫東西的時候,以極快的速度說完,“昨天的動畫片看了沒”“吃飯的時候等我啊”“放學一起走啊”,說完正襟危坐,怕被老師發現,三好學生模樣
超級無聊的事情,卻超級開心
一旦下課,說不說話就無所謂了,沒了那種刺激新鮮感
想明白這個就很有意思了,為什么獎罰制度對我沒啥用?獎罰制度讓學習變成了一項義務,休息變成了一件很特別的事,就好像學習變成了“下課的講話”,而學習之后的放松變成了“上課的講話”,哪個更好玩?相比之下,學習太沒意思了。
千萬不要讓獎罰制度把學習變成一義務,一項必須靠很大意志力才能完成的一件事。
從今天起,我告訴自己:當我認為自己是個向上的優質女青年時,我可以獎勵自己學習,當我認為自己是個不思進取的女人時,我懲罰自己玩手機刷微博看電視,死命玩,不得學習。
說個題外話,為啥學生早戀屢禁不止,這得感謝老師家長,越禁止,這件事越刺激,本來挺正常的一件事,瞬間有了刺激的feel,為早戀的持久添磚添瓦。哈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