獲投Pre-A輪 6000團隊試用他的協作工具 跨部門分配任務 月活70%

Teamin是一款團隊協作SaaS工具。


◆Teamin創始人李云軍


文| 鉛筆道 記者? 石 偉

?導語

今日,Teamin創始人李云軍向鉛筆道透露,項目已于今年3月獲得Pre-A輪融資,由臻云創投與英諾天使投資合投。

2015年4月,李云軍決定研發一款辦公協作工具---Teamin,用來幫助需要快節奏面對市場變化的互聯網團隊中,主要用與團隊中協同辦公、流轉信息、分派與跟蹤任務。

與現有同類輕量協作工具不同,Teamin不定義協作規則,強調信息的自由流轉,用戶可以很好地沿用現有協作習慣,在Teamin上開展工作。對于跨部門之間的復雜協作,用戶僅需右鍵單擊某條任務,發送至其余部門,尤為簡單有效。


Teamin的list界面


小范圍公測以來,Teamin獲得約6000個團隊用戶,月活躍率超過70%。


注:李云軍承諾文中數據無誤,為其真實性負責,鉛筆道已備份錄音速記,為內容客觀性背書。


觀念受到沖擊

2009年,李云軍任職于方正國際已有10年。2年前,他來到日本,負責方正在日本的報紙雜志等排版系統業務。

每日清晨,李云軍都會乘坐同一班電車上班。按部就班的日常生活,讓他感覺30歲的自己,已是老態龍鐘。“生活就像日本電車一般,按照軌道運行,一成不變。”

每天看著國內的新聞,想象著創業者熱火朝天、為夢想拼搏的樣子,李云軍不由心生向往。

隨后,經朋友介紹,李云軍拜訪沈海寅,后者時任金山安全的日本總經理。一番交談過后,李云軍選擇回國,供職于金山安全,任運營技術高級總監(現獵豹移動)。

加入金山的幾年,對李云軍影響很大。工作一開展,他便感受到大型企業系統與互聯網產品的巨大差異,快速迭代的敏捷理念沖擊著原本的認知。

都說2010年是移動互聯網元年,到了2011年,這一勢頭愈演愈烈。8月,小米發布會上,在場的所有人熱情飽滿,他有了辭職創業的念頭。

2011年的夏天,在北京望京,李云軍拜訪雷軍。“打了雞血一樣”,在小米,他有感于前同事的精神面貌的轉變。

回到家,在樓下的車里,李云軍詢問妻子:“你覺得我應該創業嗎?”

“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不希望等你老了,會后悔。”得到如是回復,并綜合各方面原因,李云軍辭職創業。

2012年,基于用戶使用頻率的考慮,李云軍想要開發一款個人事務管理的App---蛋殼提醒。

轉型做協作辦公軟件

產品的最大特色,是增加了好友之間的互動,即用戶可將自己的行程計劃與好友分享。一經上線,蛋殼提醒便收到眾多用戶的好評。

4月,李云軍正在瀏覽數據,突然發現下載數量暴漲。追根溯源,他發現,是小米將蛋殼提醒推上榜單。“當時,并沒通知小米。”一番詢問,因為產品新穎,蛋殼提醒獲得小米的青睞。

隨著用戶群體的進一步擴大,李云軍發現,對產品有剛性需求的用戶,集中在商務相關人群。

仔細分析,李得出結論,是因為商務人士的日常事務多。若其不借助工具,便難以安排每日的工作與生活。

同時,工作事務的大部分,均是與團隊其他成員有關。加上移動互聯網對工作方式的改變,李云軍認為,這可能是一個很大的機會。

隨著接觸用戶與團隊的增多,李發現,在互聯網行業內,工作方式正進行一次變革。工作團隊的小型化,使得原本集權式、統一管理的方式,逐漸變得扁平化、平等獨立化。

相比之前,平等獨立的小團隊目標明確、反應迅速。“也擁有強大的市場戰斗力”。因此,團隊特點也決定了,傳統的團隊協作工具已經落伍。

此外,李經常聽到他的朋友之間,互相詢問合適的團隊協作工具。對此趨勢,李云軍不僅感受強烈,而且興趣濃厚。

因此,他決定給團隊轉舵,去開發一款適用于小團隊的協作工具。由此,Teamin誕生。


Teamin的日歷功能


改版3次

2015年的4月中旬,北京的天氣逐漸變熱。當時,李云軍定下目標:5月1日之后,團隊可以用上Teamin;隨后,再不斷完善產品。

7月溽暑,抱著電腦,他興致沖沖去找沈海寅。沒成想,產品被沈的產品經理吐槽:太過傳統,使用規則太多,以至于嚴重改變了其管理習慣,“不如Excel方便”。

不久,拿著中間版本,李云軍又被打擊。“一點也不輕量,感覺使用起來好復雜”,這次是在他京東的朋友給予評價。

這時,李回想起Teamin起步之時,同學給予的忠告,“沒想好就別做”。當時,同學深耕教育行業10余年,從事教育系統開發,也遭遇類似的狀況:因為不同人使用習慣不同,一款系統在某學校使用順暢,在另一所學校卻被罵娘。

以親身經驗,同學告訴他,“這需要無招勝有招”,即去掉涉及管理的部分,系統僅提供功能,讓用戶根據習慣,自主決定操作。隨后,同學的系統部署,便一帆風順。

由此,李不斷琢磨思考,直到看到國外一款協作產品----asana,“異曲同工。”當時,他豁然開朗。后來,基于該軟件的思路,李進行第三次改版。11月,初步改版完成;隨后,團隊繼續打磨。

去年5月,團隊開始小范圍公測,并根據用戶反饋,進一步完善。

現在的Teamin,看起來會更簡潔。因為產品模擬記事本的記錄任務方式,且使用看板跟蹤任務進展。


◆看板模塊


與同類產品不同的是,Teamin支持跨部門協作辦公,更加簡單方便。用戶需右鍵單擊某任務,選擇其余部門,便可交互傳遞任務完成情況。

用戶僅需郵箱驗證,隨后填入團隊名、項目名,即可進入操作界面。其中,層次結構則為組織、團隊、項目、任務。

讓李云軍有些犯愁的是,用戶上手門檻高。這是因為Teamin不設置規則,僅提供功能,讓用戶自行組合使用。“怎么在產品上增強引導,讓用戶快速入門是最重要的事情。”

緊接著,他在知乎、社區做口碑,尋找種子用戶。

至于推廣,將產品歸為企業服務,他選擇從B端切入,并向熟悉的朋友“下手”。沒成想,效果卻不盡如人意。推廣一時遇到瓶頸,盡管朋友多為公司高管,甚至CEO。


◆Process模塊


一番分析過后,他發現問題所在:在企業內部,團隊獨立性非常高、自主決策能力強;由此,團隊更傾向于自行尋找合適的工具,而不接受公司自上而下的推行。

從這點看,SaaS服務產品到達企業的路徑發生改變,從原本的B2B(第二個B是整個企業,又稱大B),變成了現在的B2C2B(其中的C是團隊中的個人,第二個B是團隊,又稱小B)。

其中,路徑轉變是因為C端個人主動尋找和試用各種工具,等找到合適的工具后,才會推薦給團隊。

基于B2C2B模式的理解,李云軍意識到,從產品模式、運營模式到商業模式,新型的企業Saas服務均會發生很大改變。

為順應這種變化,團隊采取用C端運營模式,來推廣Teamin這款B端產品。在產品的收費策略上,李也會更加靈活,價格也會維持在普通C端產品的水平。

今年3月,項目獲得Pre-A輪融資,由甄云創投與英諾天使創投合投。

資金到賬后,李將針對精準人群進行品牌推廣、信息投放。

截至目前,Teamin獲取6000余團隊用戶,月活躍率超過70%。

/The End/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