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對這次心理學實驗并沒有十足的信心。圓桌上的20個紙杯全部被倒滿了可口可樂,但是我們要告訴大家,兩排可樂是不同的品牌,之前在超市里買到了產于日本,名叫Las Cola的可樂(一般人沒聽過的品牌,價格比可口可樂貴很多),而我們只留下了幾個空瓶子做一個假象,和可口可樂的空瓶子相對應。那么問題就來了,相同的可樂,不同的包裝,再加上我們的心理暗示,大家是否會喝出區別呢?
IMG_0065.jpg
最后的10個人品嘗“兩種”可樂的結果是,有3個人覺得可口可樂好喝,7個人覺得日本Las Cola的可樂好喝。所有的試驗者都沒有逃脫我們的心理暗示,大家不僅喝出了兩者的區別,還做出了形象的描述,有人說可口可樂的味道略微淡一些,有人說可口可樂更干澀一些,也有人說兩者差不多,但是日本可樂回味更多一些......
當我們告訴大家真相,他們喝的其實是相同的可樂,大家都感覺很不可思議,有人依然不肯相信,難道是剛剛大家都品嘗錯了?
以上是發生在“溝通的藝術”工作坊上的場景,這是我們創新課程的第一次嘗試,而這個心理學實驗只是課程的一個小插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