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幾乎每天讀一遍,“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靜;靜而后能得,得而后能慮”……但如果真正做到還需要修煉。
想要孩子活好自己,既要開心快樂的玩、又要學習成績好,如紫雨老師講這個度很難拿捏,作為家長也一樣,不管你帶著負能量、自責、內疚、抱怨這種情況下,都不能正確引導孩子,改變局面。
昨天女兒在做作業時,要我在旁邊陪著,說到什么事情的時候,我說忘記你!感嘆自己記性越來越差了,讓孩子感受到我的壓力與焦慮。女兒說你比起小姨、表叔他們幸福多了,她指的是她們的家庭和婚姻關系。覺得他們面臨的問題太多,壓力太大。我主要是擔心她的成績,說完全沒有必要!的確如此,進群學習之前我的焦慮擔心太多影響我的情緒,通過一段時間的學習發現對孩子的一切行為,又懷著對孩子愧疚感。把這種愧疚當做是還債,不能更好的去愛!背負著這種壓力一路走來,有點喘不過氣的感覺,正是這種矛盾的心理,引發了能量對撞。
能量不對努力白費,能量調對不費吹灰。在孩子心目中沒有樹立一個好的形象,自然說話也沒有份量你說什么、做什么對她來說都是耳旁風,喊破喉嚨也是枉然。
現在自己需要做的就是,把責任回歸己身通過學習來修煉自己,讓自己活得輕松一點,不要把自己逼得太緊,不過于注孩子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