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一生,不過匆匆百年,這世界萬千、時間無涯,總來不及慢慢品味,甚至不夠去匆匆地經(jīng)歷一遍。我時常面對瞬息萬變的世界懷有恐懼,按百年來算,人生將過五分之一,然而卻著實對不住這過往的二十年歲月,旁觀別人的二十歲,或是已周游列國,看慣風(fēng)土人情;或是身價百萬,燈光繞身;或是學(xué)富五車,才華盈腹……這平凡不過的人生,總要有些不一樣經(jīng)歷……
我喜歡看書,抑或說我愿意看書。用自己的眼和心去體驗別人的人生,繁花似錦也好,風(fēng)雨琳瑯也罷,淺淡的歲月里,我樂意在水中加上一匙或酸或甜或苦的調(diào)味。
在看這本書前,我并不知聶華苓是何人,為著不讓自己毫無了解的歷經(jīng)她的《三生三世》,我利用了現(xiàn)今網(wǎng)絡(luò)的便捷,簡單的了解了一下她的生平。自己眼中的一生終究比他人眼中多了溫情與感動。
聶華苓女士回憶了自己年少時在故園的生活及父親去世后的流浪。父親和母親,以及父親的另一位夫人。爺爺和奶奶,以及奶奶去世后被接來“照顧”爺爺?shù)恼婢覍^去的那段不開放的年代了解的并不多,在中國進(jìn)入近代后,我就常對那段時間懷著抗拒,以前總是表述不清,為何不喜歡又是為何抗拒?而今,我懂了。我愿意主動地去了解再遠(yuǎn)些的歲月,唐、宋、元諸如此列,這些朝代留在我印象中的總是浪漫的、唯美的、文藝的,有盛世繁華,也有田園清貧,但卻極少的告知我深處的丑惡。在近代,常說著不開放,卻明正言順的三妻四妾,少了治國之法,卻滿是抵抗不了的惡勢力。
在聶華苓女士的這本書中,我對她對其母親的描寫極其深刻——父母本是極其恩愛,后來母親發(fā)覺父親還有一位夫人,并且還有孩子,極其生氣,甚至想過自殺,隨后依然以一種無可奈何的狀態(tài)活著,聶女士的母親在同其談話時,多次提及,聶女士的父親對自己真好。在父親去世后的十幾年里,母親就一直懷念著父親并孤身一人,堅強(qiáng)地?fù)狃B(yǎng)著幾個孩子。女性本就是一個復(fù)雜的角色,有時候脆弱猶如玻璃瓷器,需要悉心呵護(hù);有時候,卻又堅韌如同荒原野草,春風(fēng)之下又復(fù)蘇。
真君,是一個智力稍欠的女孩兒,比聶華苓略大。在聶華苓女士奶奶去世后,被帶回家“照顧”其爺爺,諸位也見我的引號,其內(nèi)在之意不用我多說,不幸的人生各有不同,卻難逃——己弱,命舛,情坎,家貧。本思慮在三,覺得家貧不能算在其中,但細(xì)思,還是逃不了,而今眾人常說的“起跑線”。我時常懷著悲憫之心,于人于己。同時年少的女孩子,卻有著各自不同的命運。
人的一生總是有幾位摯友,年少時的人格有父母,學(xué)校,家庭塑造,步入另一個階段后,自己將會成為什么樣的人,將受到身邊朋友的極大影響。聶華苓女士來到臺北后開始她的另一生,雷震和胡適先生對她有著極大的影響,這是她從一個少女逐漸走向一個豐盈人格的過程。這段時間內(nèi),她逐漸成熟、堅強(qiáng)、隱忍,歷經(jīng)許多事,也認(rèn)識許多人,有的人,相交一生。
傳記的最后部分便是“紅樓情事”,記敘了她與愛人安格爾的相知、相愛、相守。在遇到安格爾之前,聶華苓女士有過一段婚姻,但兩者之間似乎并沒有牽扯到愛情,她在對這件事的記敘上亦是一筆帶過,就仿佛是喝了一口河水一般,無甚隱藏,也從不宣揚(yáng)。大抵是與前夫不相愛吧,寫婚姻初始這般描述“掉入另一個大家庭”,縱使是描述兩人吵架,也只是輕描淡寫,不曾用激烈的語言,情緒中也極為平淡。而在寫安格爾時,笑貌音容都俱全,細(xì)致到初見的畫面、心情甚至于兩人交談的第一句話。
這就是愛與不愛的對比吧!書中摘錄了安格爾給她寫的多封書信,信中皆是閑碎的瑣事,小到吃飯的飯館,昨夜的天氣,看的一只啾鳴的小鳥,一條細(xì)細(xì)流淌的小河……聶華苓女士在愛情里徜徉著,享受著這一切,這是她以前未曾體驗的。兩人相愛相守,同面一條河,樓上樓下兩個書房相互呼喚,像小孩一般相愛,像大人一般相依。
我看書無論怎樣,都難以跳出女性的這個思維圈,所感所想,也大都集于生活。對塑造一個女性有重要作用的,我看來是三個——幼年的家庭、成年的朋友、一生的伴侶。
幼年的家庭決定她是否有一顆敞亮的心,最初的價值觀的形成,以及一切對未來美好的設(shè)想藍(lán)圖;成年的朋友則影響價值觀和人生觀,一個人的心脫離少年的純潔后,是走向正直堅韌還是扭曲陰暗,身邊朋友起了極大的作用;一生的伴侶這毋庸置疑,三十歲抑或更早的時間,你生命中便會出現(xiàn)這個糾纏一生的人,茶米油鹽、人生冷暖,統(tǒng)統(tǒng)少不了這個人,他或是駕著七彩祥云而來,或是風(fēng)塵仆仆神色憔悴,這都不重要了,重要的是,你們相愛,志趣相投,互相忍讓。相擁的不只是身體,還有靈魂。
作為一個醫(yī)學(xué)生,一個無神論者,我深知沒有轉(zhuǎn)世投胎之實,但人生若是幾經(jīng)輾轉(zhuǎn),難免生出三生三世之感。愿諸位,惜身邊人,珍眼前事,重腳下路,握當(dāng)下時。莫負(fù)今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