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間最珍貴的不是「得不到」和「已失去」,而是現在能把握的幸福。
—— 蘇格拉底
剛打開同學群,有人說昨晚因為排隊買房子而在售房處呆了一夜。真夠拼的,我想。只是暗自慶幸我不是一個有錢人,無力再去買另一套房,不用再去“擠油”。
昨日中秋,是一個傳統意義上的很重要的日子,是應該和家人一起賞月閑話家常的日子。不是不得已,我們都會回家的,我是這樣子的。
今年的中秋,也是女兒的奶奶離開我們的“三七”。女兒讀了高中,這一天也只能過晚上了。我沒讓她請假,我們回了老家上墳拜祭老人家。
往年,中秋是在老人家的啰啰嗦嗦中度過的。今年,異乎尋常的安靜。一下子還沒有反應過來,有些遲鈍。但大家都是漸漸長大了,不用嘮叨,不用囑咐,不用糾結,開始了自己的新生活了。
朋友圈的中秋是各自歡喜的。回家路上,我發了朋友圈:“今天回家了嗎,你?”。立馬有很多的回復,我們是一樣的吧!回或是不回,都有自己的理由,心安便好。我看到,有去寺廟祈福的,安心在家的,遠離家鄉無法回家而打了電話悄自娛樂的,逛街拍照有模有樣,還有因為臺風來襲而不得不在崗位上辛苦值班的。但是我們都一樣的牽掛想要牽掛的他(她),我們的家。
有你在,便是家。我也對他說。有時候,語言很是多余。而有時候,簡單的一兩個字卻可以化險為夷或是錦上添花。
在老家安然了一個中午,回來小憩會兒,晚上和妹妹一起回了女兒外婆家。這是我真正意義上的故鄉。雖和我住的地方只有一河之隔,卻是不一樣的情懷。我在那里成長和工作,我這一生都無法離開了,我的美好的童年,少年,追夢的青年,中年,都在這里了。有人說,你的一生都要埋葬在這里了。我說,一定是吧。我記得無數個晨晨昏昏,沿著濕地公園的小路,邊走邊看,邊看邊拍下它的景象。家,在我眼前,更在我心里面。
人到中年,看重的不一樣了。安心自在是最好的狀態。能讓我安心的人,能讓我安心的事,我都記著。家,便是我最安心的,盡管它不大,也不華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