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波比:
我剛一回到小鎮,回到我的雜貨店,就開始想念你。好吧,還不如說,是想念夏天。剛過去的夏天,我們曾經一起去冒險,多么快樂!真希望夏天永不落!
而回到小鎮的日常,就像從一個夢境跌落出來一樣……
為了讓生活正常繼續,我又開始了網上營運,又開始天天跑腿送貨了。這聽起來好像和過去的生活沒有什么兩樣。夜里,關了店門,我就在燈下寫作,寫一些漫無邊際的事……寫完就掃進抽屜里。
太陽底下,是不會有新鮮事?還是每一刻都充滿新鮮的冒險?看日常事物的眼光,也許決定了我能寫出什么樣的故事。有人說,寫作的人就應該保持一種初生嬰兒般的眼光,那怕是天天看見墻上的斑痕,都能產生一些有關這個世界那個世界的怪異念頭,然后形諸文字。
我覺得,自己還沒能修煉到這個地步。
最近開始對人類的情感區域有了興趣。這倒不是因為咱們那次腦海探險所致,而是因為前些天,有位書友拿一篇文章來問我,是不是我寫的。我一看標題:《只想和舒服的人在一起》,直接告訴她不是(確實也不是,哈哈),本人從來不寫情感文,這根本就不是我那杯茶。但是緊接著我卻冒出這樣的念頭:“不能太絕對啊,說不定有一天我也會寫呢?”然后,就真的點擊進去看了一下,看了一篇以前從來沒有耐心看的所謂情感文!
原來,這類情感文就是把人人都知道的話用充滿情感的語言再復述一遍!!而故事呢總是說“我有一個朋友……”之類,主體全是網上熟悉的段子拼裝起來。恕我不能。我連讀都難以卒讀。
那要是我來寫,會怎樣寫?
我于是就真的開始對人類的情感發生興趣了……要知道,我一直生活在動物小鎮,與真實的人類接觸實在太有限。我能“看到”人類的情感表現,都來自閱讀。古往今來,關于人類的精神世界,科學、社會學、文學、藝術、宗教、神學……各個領域的呈現方式各種各樣,它們像多棱鏡一樣折射出人性的各個方面,其中一個重要的方面,自然就是情感了。
生理學上說,人類的情感其實是大腦某些區域的化學反應導致神經傳遞的變化;宗教學把人在世俗的情感視作靠不住的、不圣潔的存在(當然是相對于宗教情感而言);文學藝術,把情感當作無窮的表演劇本,其實來來去去也就那些套路;靈修的人,把人類的情緒和情感歸納到比較低層次的存在,把出離這些低層次作為修行目標;哲學、倫理學把人的情感視作容易泛濫的非理性產物,需要道德律令去統攝……
So, 人類的情感,多像我們手中的黏土,視乎我們要把它塑造成什么樣的形狀啊~
回到寫作中來,情感扮演一個什么樣的角色呢?應該是個重磅的大卡司吧!至少一個寫作者學不會共情地寫作的話,TA筆下很難產生好故事。如果自己都不喜歡自己創造的人物,你指望讀者會喜歡?!又或者,如果你太喜歡自己的人物,你覺得讀者如果不喜歡一定就是和自己作對了?
至少在作者的筆下,人為創造出來的情境,需要有情感色彩,以達到共情,而所謂“冷靜的”、“反情緒”的寫作,只是很好的克制了大腦的情感區域罷了。一句話,無論是“共情的”還是“冷靜的”寫作,不動用情感因素是很難的。
我寫著寫著有點困了,抱歉,波比,這封信先到這兒了。下次再聊。
代我向朋克波比問好~
又:我也很想念霍比特人的餐桌!
祝:秋安
你的摯友,貓貨郎
貓貨郎書信已收入:專題:貓貨郎的夏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