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欄語
從2012年起,我一直采訪、跟蹤移植人,先后采訪過幾十位移植患者。2016年3月21日,我開通了公號——仁荷在線。伊始,我曾經想過在公號為移友開個專欄,寫移植人和準移植人的故事,分享一些移植后健康生活多年的移友經驗,用我的文字,給這個弱勢群體帶來一些溫柔,增添力量,并期望結集出書,獻給所有需要的人。但想到受眾群體少,可能會讓我掉粉,就放棄了。沒想到,不久前,因為遠在美國的阿毅(事后,我才知道他居然是美國麻省理工的博士!)偶然通過公號向我求助,我通過我認識的肝友幫他解決了他媽媽的求醫(yī)問題。事后,我根據(jù)此事寫下了《我愿意,我愿意成為你最溫柔的力量》。沒想到,文章在公號發(fā)出后,反響異常強烈,一些移友和準移友在和他們的家屬不停通過后臺和我交流,強烈希望看到我寫的更多和移植有關的故事。更讓我沒想到的是,短短幾天,不僅使我增加了幾百粉絲,我還通過二維碼,收到了幾筆高額打賞。一個不知姓名的移友給我打賞52.1元后,附言:代表所有移友感恩您!我心里被柔弱的地方被打動——仁荷何德何能,能贏得這個弱勢群體這么多人的信任和愛戴。于是,我決定豁出去,在我的公號里專門為移友和準移友開個專欄,實錄100個移植人背后的故事,每月不定期推送。希望移友和準移友向仁荷提供精彩故事。仁荷可以根據(jù)你們需要實名或者化名發(fā)出。雖然我知道這個寫作歷程會很艱苦,但為了你們,我愿意披荊斬棘地堅持下去。
1964年,張桂林出生于江蘇省句容。由于酷愛地質勘探,張桂林考上了桂林冶金地質學院(現(xiàn)桂林理工大學)。畢業(yè)后,他在英國南開普敦大學留學兩年,回國后,他進入新疆一家公司工作,不久被召回到大學母校任教。他的妻子周芳來自湖南常德,是比他小三屆的大學學妹,兩人在桂南一個名叫“六景”的小鎮(zhèn)實習時相識、相戀。結婚時,張桂林是工資微薄的講師,周芳在一家基礎工程公司上班,工資也不高。他們的婚房布置在一個集體宿舍,甚至沒舉辦婚禮。為此,張桂林曾愧疚的對妻子說:“等我們結婚20周年時,我一定去國外給你補辦一場教堂婚禮。”為了兌現(xiàn)這句諾言,張桂林加班加點地工作、專研新的課題。2000年,張桂林邊工作邊攻讀中南大學博士學位,并晉升為副教授。張桂林成為學校的勵志榜樣。2003年,他們的兒子昊昊出世了。2004年,張桂林終于實現(xiàn)了自己的第一個人生目標:取得博士學位,晉升為教授。他本來以為推開夢想之門迎接他的是溫暖和光明,豈料,兩年后,他患上了爆發(fā)性肝炎,并引起肝硬化。醫(yī)生經過會診得出結論:只有換肝才有一線生機!換肝需要幾十萬治療費,而且換肝后每月要吃上萬元的抗排斥藥, 周芳卻態(tài)度堅決:“就是傾家蕩產也要救他!”她全力救治的真情感動了醫(yī)生,他們全力聯(lián)系肝源,張桂林的朋友、同學還有并不富裕的學生,也為挽救他的生命伸出了援助之手。2006年11月3日,張桂林順利地進行了換肝手術。由于種種原因,張桂林的手術不算成功,不僅有排異反應,膽道也出了問題。張桂林精神狀態(tài)很差,再加上刀口劇疼,讓他更感生不如死。有一段時間,他一心想了卻自己痛苦不堪的生命。無奈,周芳放下了手頭的工作,專心照顧丈夫。張桂林每天都上移植網,跟一些肝移植患者互換經驗。一次,一位同樣做了肝移植且健康存活了數(shù)年的醫(yī)學博士對張桂林說:“除了求醫(yī)看病外,更重要的是出去看看風景,放松心情繼續(xù)生活。”這句話,一下子觸碰了張桂林的心弦 。于是,張桂林向妻子提出:“我想去趟北京,我要再次爬上八達嶺長城。”周芳極力反對,一個換了肝的人爬長城,萬一出現(xiàn)意外咋辦?可她拗不過丈夫,只得同意了。沒想到,到達八達嶺后,平時無精打彩的張桂林卻腳下生風,攀爬長城的速度比健康人還快。從北京歸來后,張桂林又到醫(yī)院做了一次檢查,結果顯示他恢復得非常好,幾個重要的肝功能指標接近正常值。 ”找到了自信的張桂林像換了一個人,他不再整天待在家中。每天都出去散步幾次。后來,張桂林不滿足于平地散步,又去爬山。桂林市區(qū)?900米高的堯山成為練腳的首選。一天下午由于張桂林體力不支,他和妻子爬一會就歇上一陣。等到爬上山頂,已是夜幕降臨。桂林市區(qū)燈火通明,霓虹閃爍。看著眼前的景致,張桂林感慨地說:“站在高處,才能看到平地上永遠看不到的風景啊。”看著丈夫的眼神里閃爍著生命之光,周芳依偎在張桂林的懷里,喃喃地說:“今生,我要看著你攀上你想要攀上的每一座山峰。”由于堅持鍛煉和爬山,張桂林的身體越來越好。換肝兩年后,他回到了教學崗位上。每到雙休日,他會與妻兒一起去攀爬桂林的大小山峰 。放長假時,他還自駕到遠方去爬山。張桂林先后攀爬過張家界的天子山、黃石寨,安徽的黃山,江西的廬山……?漸漸地,張桂林已經不滿足于攀登那些游人如織的山峰了,他瞄準了那些無人區(qū)。2013年10月,張桂林開始了一個極限挑戰(zhàn):他要和3個驢友自駕去青藏高原!那是海拔4000米以上的高原啊!周芳因膝蓋剛做過手術,不能陪同前行,她非常擔心,勸張桂林不要去。張桂林卻說:“極限不去挑戰(zhàn),就永遠是一道跨不過去的門坎。”周芳知道阻攔不了丈夫,只得給他打點行裝。在徒步穿越米拉冰川時,張桂林獨自一人爬上了一座冰山后,迷了路。山上滿是冰棱,稍有不慎就會滑倒在地。天色已晚,他只得在山頂上扎營。徹骨的寒冷讓他無法入眠,他索性坐起來,仰望天空。那一刻,潔凈的夜空像碧藍的絨布,閃爍的星星像鑲嵌的寶石,張桂林被眼前的美景驚呆了,那種純凈讓他震撼流淚。。凌晨兩點,他把拍的幾張照片通過微信發(fā)給了妻子。周芳回復:“桂林,天空很美,你要注意安全。”短短幾個字,瞬間溫暖了幾乎凍僵了的張桂林。那天晚上,他借著星輝和北極星的指引,穿越了空曠荒涼的冰山,成功地找到了下山的路。還有一次,張桂林在爬上了青藏高原的一座山峰后,突發(fā)高燒,無力地癱倒在地,他幾乎認定自己要葬身在這荒無人煙的山上了。然而,他的手本能地在背包里探摸時,卻摸到了一個小藥瓶,那是周芳給他準備的應急時用的MMS進口藥。神奇的是,他服藥后半個小時,高燒癥狀就消退了。他深知,要不是這及時的救命藥,他生存下去的希望十分渺茫。那一刻,妻子雖然不在他身邊,但她濃濃的愛卻緊緊包裹著他……?2015年2月,由于一時找不到同行者,張桂林決定獨自去攀爬元寶山,欣賞山上的霧凇冰晶之美。妻子很是擔心,張桂林說:“我多次登過元寶山,輕車熟路,不會有什么問題。”在獨行穿越元寶山的4天3夜,張桂林無時無刻不在恐懼黑熊的襲擊,憂慮迷路、摔傷,或者突發(fā)疾病!但是最終,他戰(zhàn)勝了恐懼,迎來了一個個讓人流淚的天明。獨闖元寶山成功后,張桂林信心大增。同年6月,他和幾個驢友重裝橫穿華南第一高峰——貓兒山,反走長征路。 隨后,張桂林又挑戰(zhàn)自我,克服高原反應,穿越了秦嶺的主峰太白山——海拔3767米的拔仙臺。就這樣,張桂林不斷刷新著自己登山的記錄。奇跡出現(xiàn)了,從2015年起,他的身體主要指標全部趨于正常,他非但沒有被執(zhí)行“死刑”,反而更加健康。2016年11月3日,在周芳50歲的生日那天,張桂林特地花1000元給她買了一雙長筒靴。他動情地對妻子說:“如果沒有你,我根本活不到現(xiàn)在,我想帶你拍婚紗照,去國外度蜜月,謝謝你這些年的付出。”妻子卻說:“不用了,你活著,就是給我的最好禮物……”?2016年10月1日,張桂林作為領隊,帶領九人,背著帳篷、睡袋 和罐頭等重達30斤的裝備,向十萬大山發(fā)起了沖擊。經過4天3晚的攀爬,他挑戰(zhàn)長時間登山目標成功,第一個站上了十萬大山的最高峰薯良嶺。當他把這一好消息告訴妻子時,周芳說:“老公,你又成功地實現(xiàn)了目標,真棒!”至今,在張桂林的爬山記錄中,他已經成功地包括秦嶺太白山、川西牛背山、貴州梵凈山江西武功山等十多座大山。由于堅持爬山,張桂林的身體恢復得非常好。在換肝10年后,他每天只需吃1毫克的抗排異藥。對于張桂林的生命奇跡,有醫(yī)學專家認為:換肝人適量的運動,可放松身心,對身體機能的恢復有著比醫(yī)學治療更為有效的效果。張桂林在接受仁荷專訪時,動情地表示,他非常珍惜和家人度過的生命中的每一天。下一步,他想等身體進一步康復時,就去挑戰(zhàn)四川境內海拔5000多米的四姑娘山。而在他心目中,有一座“大山”這輩子也攀爬不完,那就是妻子周芳那博大高遠的愛的情懷……(圖片主人公提供,應主人公要求,文中周芳做了化名處理)
作者簡介:
仁荷
前知音記者,長春大妞,四年韓國打工經歷;16年雜志記者生涯,韓國語四級,在包括《知音》等全國知名期刊發(fā)表紀實作品1000多萬字。目前定居珠海,親自采寫走心、溫暖、正能量的文章。努力打造有生活、有溫度、有力量的自媒體。
公眾號:仁荷在線(renhezhiy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