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就是頭腦放空時字里行間遇到三毛想起來的瞎扯。
“一個人應(yīng)該有夢想,有一個理由去堅(jiān)強(qiáng),心若沒有棲息的地方,到哪里都是在流浪。”最喜歡的就是她這一句。我愛看三毛的故事,不僅因?yàn)樗性S多平常卻不平凡的想法,還因?yàn)樗裏o論走到哪里,都可以把生活過得像詩一樣,哪怕是在沙哈拉沙漠和遠(yuǎn)離故土的加納利群島。
看《三毛全集》和《撒哈拉的故事》是初中的時候,還是從語文老師的舊書堆里掏出來的舊書,那時候也就當(dāng)作故事在讀,現(xiàn)在對里面的細(xì)枝末節(jié)都沒啥印象了,唯一記得的就是她的生活態(tài)度。看《雨季不再來》的時候是高一,印象深刻,開家長會那天表哥買給我的書,那時候如獲至寶從頭到尾一口氣看完。后來去書店偷偷看了一點(diǎn)她的其他書(因?yàn)闆]有打算買所以只是偷偷翻看),也就是那時候才了解到她平凡中的浪漫,才知道原來三毛的書有一整個系列。表哥的一個不經(jīng)意就這樣成全了我的三毛情節(jié)。
在我看來三毛是一個講故事的作家,不緊不慢,書里全是她的人生片段。在那個動蕩不安的年代也許居無定所是常態(tài),又或者是因?yàn)楹晌鞯穆殬I(yè)不那么平凡所以他們搬來搬去,但比起現(xiàn)在我卻羨慕極了她,就像我覺得租房子沒什么不好一樣。
我想,一個女人的成功可以是像董明珠一樣,馳騁商場,贏得外界的掌聲。也可以像三毛一樣,在閑來就拾荒散步和買菜做飯間把人生也順便過得出彩。前者拋棄的,可能是對孩子裹在被窩里無助抽泣的心酸,后者卻擁有和珍惜著她所有的一切——朋友,愛人,黃昏……。
最近看了《向往的生活》,愛極了他們那間蘑菇屋,尤其是那個栽滿花的院子,它仿佛是一切詩意生活的代名詞,給人以綠竹入幽徑青蘿拂行衣的美好幻想。想起老爸答應(yīng)我把樓頂陽臺的一切留給我自己布置,不由得滿心歡喜,腦子里萌生了把它弄成一個小花園的想法,在那里栽滿各種各樣的多肉、滿天星、紫羅蘭、白掌、風(fēng)信子、臘梅、雛菊,綠蘿……再放上幾個花木架和搖椅,想想都覺得下半年會工作得很有動力。
話說《向往的生活》,是大城市的人們從喧囂的車水馬龍燈紅酒綠中抽身而退,追求結(jié)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的生活狀態(tài)。看來現(xiàn)代的城市就是所謂的圍城,里面的人想出來,外面的人想進(jìn)去。可是不管怎么樣在三毛的人生里生活本身的質(zhì)量并不會因?yàn)樯硖幍沫h(huán)境不夠優(yōu)異而變差。就像在撒哈拉沙漠她也依舊讓生活變得動人可愛,不管是拿廢棄的輪胎當(dāng)桌底,還是拿撿來的大木箱當(dāng)客房。我想無論走到哪里生活本身都像是一副用線條勾勒出來的畫,繁華的都市快節(jié)奏的生活節(jié)拍是濃墨重彩,靜謐的小鎮(zhèn)細(xì)水長流的姿態(tài)也不過是輕描淡寫罷了,并不影響我們對生活的幻想。
我真佩服她的拾荒夢。一個把拾荒當(dāng)做一件有趣的事并且對此充滿期待的人,大概走到哪里對她來說都是世外桃源吧。散步散得想要散成神仙從此再也不回家,每天走同樣的路線甚至心馳神往不覺得厭煩……我若能有她一半的神仙心態(tài),想來也不會生這場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