迅雷不及掩耳盜鈴組 勤勤
通過課前視頻,老師送給了我們“原諒”二字,看到小豬姐姐是醫生寫的作業是以原諒為題的,秀燕姐說“談到原諒,原諒自己了嗎?”我也有些切身經驗,我們想要原諒別人,不僅要將他還原到他所經歷的一切中去,可能首先也要原諒自己。因為我們很多時候對待他人苛刻,是對待自己苛刻的反應。先原諒自己,明白自己可以不完美,可以犯錯,才能接受他人不完美和犯錯。這也是《寬恕就是愛》這本書中開篇就講到的。
我以前常苛責他人為什么沒有按我想象的那樣做,怎么能犯這種低級錯誤,怎么能這么荒唐可笑,直到我開始接受自己,發現我自己也常犯低級錯誤、我比他人還荒唐可笑,接受自己后原諒了我自己、寬恕了自己,然后才開始原諒他人,并開始試著站在他人的立場考慮,開始接受世界的多樣性。以前總覺得自己認為的仿佛就是世界的真理,我信仰的原則就是正確的,別人也該這樣。舉個今天想起的例子,我是個稍微暈車的人,聞到汽油味就覺得很難受,我的家人和身邊人也很受不了,我一直就覺得汽油味就是一種所有人都覺得很難聞的味道。直到工作后遇到一位同事,他特別喜歡這種味道,每次坐上車都要深吸好幾口氣,然后說“好香啊”。我一開始覺得簡直難以置信、匪夷所思。所以,別人會因為他的天性經歷環境性格等等等等與我們有巨大差別,待人處事各項能力都有可能出現你無法理解的狀況。就連每個人眼中看到的綠色其實都是不一樣的,我們如果能夠這樣想,是不是小我就可以少受傷幾次?
今天的課前視頻感受:
人生很無常,如果我們身體健康,工作穩定,家人朋友都陪在身邊,本身我們就坐擁著巨大的財富,所以積極地看待每一天。
我們每天看到不同的人,只能看到這個人的外在,看到他的表情他的神態,聽出他說話的語氣,但是我們不知道他正在經歷什么。所以如果身邊有人對你沒來由地語氣不善,我能意識到“他可能之前遇上什么事兒了,他可能不是針對我“,我們的小我就不會感到受傷跑出來了吧。有時候總是為小事糾結氣惱,是因為過得很好啊。
我自己仍然存在很多的限制性信念:
老師講到的幾種不良信念我都存在:
(1)“應該的暴君”:我常常就拿我心中理想化的樣子去要求別人,如果別人不想我預想的那樣待我,我就會很受傷。現在想來,是不會“還原對方到他們所處的情景狀態身份處境”,做不到原諒。當我調整信念后,我和他人都受益,我不再用我的標準去要求別人,就比較可以接受別人出現的問題,不非要去干涉別人,不糾結,他人也不會因為我顯露不滿而生氣
(2)以偏概全:以前我常因幾件事或一件事就在心里對某個人下定義:這人不行,這人太自私,這人太自以為是。以后真的是要“謹慎”評價,不要拿身份定義別人。
(3)糟糕至極:我以前有很重的賭徒心態,就是自卑的完美主義者,常因為一件小事就對自己完全失去信心。去年聽課的時候這個地方非常觸動我,明白“成長是個精進的過程”,“我可以犯錯,但我可以做的更好”這樣的信念幫助我改變了很多。我不再因為一件小事就過分地批判自己,變得積極起來。
訓練體驗:很多負面言語、情緒、念頭帶了的問題可能平時也有察覺,但通過填寫自我覺察表,才能得到認真梳理和分析。TMBRT模型還可以深層地查看內在動機,這真的算是對”心靈”的一種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