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假期馬上要結束了,回顧短短的7天,最大的收獲終于鼓起勇氣開通自己的公眾號,也偷偷告訴你我還開始了自己的微商道路,雖然至今還是只停留在交了加盟費,但是之后會開始運營,哈哈哈,感覺自己已經要投入到互聯網的紅海中了。一切的開始源于如下這本書:共享經濟時代。
書中提到共享經濟的背后四大核心原理:群聚效應+閑置產能+陌生人間信任+社會公共資源。我認為目前的發展初期,最主要推動力就是閑置產能,事實上共享經濟的出現最根本解決的是我們過去因過度消費帶來的困擾,降低我們的交易成本(往往我們都忽視)。
什么是交易成本
交易成本:包含商品在市場中以任何形式流通而產生的費用。舉例來說:你去商場買條裙子,你的成本不只是衣服標簽上的數字,還包括了你的時間和精力,之前你去商場的路程,挑選衣服所花費的時間,以及打包回來對其的處置。事實上你的總成本遠遠大于發票上的數字。想想自己衣櫥里被閑置的衣服,你有沒有覺得很后怕,原來自己的時間精力居然就這樣被浪費。又比如你要買個奢侈品包包,也許使用他的時間也不會很多,但是你卻要為此花很多時間在網上選款,比價,說不定還要托人國外代購,這都是交易成本,時間,精力以及人情。(有沒有幫助你拔草啊?)
我們生活在消費爆炸的時代,家里的物品越來越多,收納盒也是越壘越高,不得不斷舍離來減輕自己的負擔,但往往這是種亡羊補牢的方式,為何不在一開始就不擁有這些過多的物品,而更多關注于他的使用權呢?
目前共享經濟有三種模式
1 產品服務系統:例如租賃網站,傳統的如租車網站,又比如我上面舉例的過高的衣服購買成本,現在中國也出現了類似衣服租賃網站:衣兩三,親們可以下載來試試。
2 再分配市場:二手交易網站,相信大家都知道咸魚,雖然我掛了家里的咖啡壺3個月了還無人問津,但是我不會放棄,將廢品變現金才是互聯網可愛的地方。
3 協同式生活方式:共享花園,工作室啦,好像我有聽說最近流行共享菜圃
之后的互聯網消費模式如何變化難以預料,但是我始終相信共享經濟的出現是人類消費行為上的一次進化,就向書里寫的經濟學最終解決的不是市場問題,而是社會的資源分配問題。
互聯網之前對于我來說就相當于淘寶,微信,更多的是生活的工具,熟悉而陌生,而現在我認為只有作為網絡的每個節點置身其中才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獲,公眾號也好,微商也好,只是想通過自己的嘗試分享來為大家節省交易成本,共享經濟我已參與其中,你呢?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