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如白駒過隙,轉瞬即逝。當年站在大學畢業的十字路口上,看著人生的分叉口掛著不同的指示牌,分別標著“出國”、“保研”和“工作”等的字樣。想想我們生物專業,出了名的不好就業,但念著自己對于生物還有一絲喜歡,還是決定踏上了讀研的道路。
在選擇上海讀研的時候,從小看過太多水鄉的描述,懷著對于江南的向往,同時夾雜著對于上海這個現代摩登都市的期待和興奮。到達上海后,發現這里氣候濕潤,六月的雨其實是從三月就開始下的,淅淅瀝瀝淅淅,雨季總是這么綿柔和悠長。
既然求學上海,自然是不能錯過這附近的山山水水了。讀研三年,共計去了上海附近的大大小小近10個城市,基本覆蓋江浙滬,可謂實地感受了一把夢里水鄉的特色。其中我最為喜歡的當屬烏鎮。
烏鎮,古已有之,最早在春秋時期,屬于吳越邊境,史稱“烏戍”,后歷經秦,唐,元等歷朝歷代,更名烏鎮,隸屬嘉興,直至今日。此外,烏鎮西臨南潯,北接蘇州,地理位置優越,水路貫通整個鎮子,四通八達。烏鎮景區分為東柵和西柵,其中西柵更大,所以我們決定去西柵景區。
走進西柵,腦海中浮現一個詞“江南”。小橋流水人家,可謂水即是路,路連著橋,橋通著屋,屋伴著水,水鎮一體,將水閣,橋梁,石板巷等各種江南韻味的建筑和水的柔美完美結合,真是碧水人家繞。正好天公作美,下著綿綿細雨,漫步在青石板上,看著點點雨絲氤氳著水氣,俯看水道,白墻黑瓦勾勒淡淡水墨剪影,加上雨絲點綴的細圈,朦朦朧朧,如夢如幻。不自覺哼起了周杰倫的《青花瓷》,“簾外芭蕉惹驟雨門環惹銅綠/而我路過那江南小鎮惹了你/在潑墨山水畫里/你從墨色深處被隱去/天青色等煙雨/而我在等你”。
自古多少文人雅客,從江南走過,留下了許多動人名篇。這里有“等在季節里的容顏如蓮花的開落”的深閨女子,這里也有“撐著油紙傘,獨自彷徨在雨巷”的丁香姑娘。
詩詞固然美好,但百聞倒還不如實地一見。在這漫長歲月里,才子佳人,風花雪月的故事如同一杯酒,只有真正到了這里,將這杯酒飲下,你才能真切感受到江南的細膩和美好。
正如《似水年華》里寫道:他問:我們相愛過嗎?她說:相愛過。多久?好像是一瞬間,又好像時間靜止到永恒,恰似這江南古鎮風雨。這美好的感覺,也應了清代才子納蘭容若的名句“人生若只如初見”,若一個小鎮,一灣碧水,一座石橋,一條烏篷船,這江南的一切,只若初見,那便是心中最美好的記憶吧!
注:圖片來源于網絡
圖片發自簡書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