蝶戀花
柳永
佇倚危樓風細細[1],望極春愁,黯黯[2]生天際。草色煙光殘照里,無言誰會憑闌意?
擬[3]把疏狂圖一醉,對酒當歌[4],強樂[5]還無味。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
注釋
[1]佇:久久地站立。危樓:高樓。
[2]黯黯:凄然地。
[3]擬:打算。
[4]對酒當歌:借用曹操《短歌行》里的句子,即飲酒聽歌。
[5]強樂:勉強作樂。
賞析
這是一首相思詞,寫的是對戀人的苦苦思念。
開頭寫登高樓遠望,也許是戀人不在身邊,與作者相隔千里,作者愁緒在心,無端地憑欄眺望。接下來自然寫眼中看到的景色。上闋雖以寫景為主,但目的還是為了抒情,只是這一部分抒情很籠統,只以“春愁”帶過,并沒細說。景色本沒有感情,但詩詞作者卻會因情而異,比如,同是登高,“佇倚危樓風細細”和“高臺多悲風”的境界就有很大的差別。后者表達的是一種強烈的激動情緒,而柳永詞傳達出的卻是一種懷人的凄然心緒。其中微妙的差別,要細心體會才能領悟。
“望極春愁,黯黯生天際。”如果調換一下語序,說成“望極天際,黯黯生春愁”,更合常理,也更容易理解。但作者那樣說則更能表現人物心理狀態:眺望中忽有“春愁”似從遙遠的天邊生出,凄然之情油然而生。“草色煙光殘照里”,當然是眺望時看到的景色,傳統意象中芳草綿綿到天涯,常比喻無盡的思念。夕陽殘照,周圍一片煙蒙蒙的,這種景象正與愁思迷惘的心情相契合。上闋以“無言誰會憑闌意”作結,沒有說出是何心意,為下闋表明心意留下了余地。
那么,下闋該暢快淋漓地寫愁思了吧!但是開頭作者還是只說欲排遣愁思而不能,真正的愁思到最后才“千呼萬喚始出來”。“擬把疏狂圖一醉”,心里愁思凝結,想著把禮數那些累人的東西拋到一邊,喝個酩酊大醉。可是很快他就意識到“對酒當歌,強樂還無味”,飲酒聽歌,勉強作樂,只會使得“愁更愁”,不能真正解愁。馬上就要結尾了,他還是沒說為何而愁。愁緒在心,久久郁結,不能排遣,自己變得越來越消瘦憔悴了,這是可想而知的。結尾作者的話出人意料:“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消瘦也好,憔悴也罷!為了她忍受的這些痛苦折磨,付出的代價,都是值得的。結尾處不但最終點明了詞的主題,而且把感情的波瀾推向了高潮,升華了愛情。
《離騷》中有“亦余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的話,“衣帶漸寬終不悔”學習了離騷殉情無悔的精神。根據這種精神,王國維用這兩句詞形容成大事、做大學問的人必須要經歷的一種境界——為了實現理想、抱負而忘我地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