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最應該戒掉的惡習:
抱怨。
我們時常遇到一些特別陽光的朋友。跟他們在一起的時候,似乎總是很開心,但又說不清是為什么。
如果我們細心觀察,那其實是因為他們幾乎從不抱怨。
上周末的預告里,很多讀者留言說自己有這樣那樣的惡習,但是提到“抱怨”的讀者卻并沒有那么多。
這就是“抱怨”可怕的地方。它總是悄無聲息地潛入你的生活,然后慢慢地腐蝕你的好心情,并且不易察覺。
等到你真的反應過來的時候,可能已經發現自己深陷在這種泥潭里了。
我們的生活中,總有幾個朋友值得感謝。
有些朋友是那種愿意傾聽你的心聲,在你抱怨的時候給你更多包容和安慰的。這種朋友非常好,值得我們珍惜。
而有些朋友則是干脆給你做出正面的示范,讓你看看不抱怨的世界是多么美好。
和他們在一塊,本來想要抱怨的你,都會忘記自己的煩心事,并且和他一樣用積極的態度去面對生活中的瑣事。
這些朋友沒有教過你什么,但他們的存在本身就已經足夠讓你看到希望。
我們總說“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如果你的身邊也有這樣的朋友,請一定要珍惜。
第一,他們不常有;第二,失去了就再難找到了。
抱怨真的會傳染,而且強度還不小。
更重要的是,前期的癥狀不明顯,等到你發現自己已經染上這種“病”的時候,可能已經很嚴重了。
這個時候,就需要我們給自己設置一個自動彈窗。
每當出現這種抱怨的狀況時,都要提醒自己:
我要啟動抱怨模式了,快點停下來。
如果開始的時候覺得困難,可以試著每天記錄一下自己抱怨的次數。這種記錄本身就是提醒,一旦你開始記錄,就會發現自己抱怨的次數其實在不斷減少。
有些事情我們無法控制。比如你身邊的同事,家人,可能就是這種不停抱怨生活的人。不能遠離他們,我們就試著給自己增添一些彈窗機制。
有些事情是我們可以控制的。比如記錄自己的抱怨次數,以此督促自己戒掉抱怨。
改變能改變的,接受不能改變的,這才是我們生活幸福的前提。
我(李笑來老師)突然想起金光的表情,一臉笑嘻嘻,一臉陽光燦爛。
我決心,從此之后,再也不向任何人抱怨任何事情了——這個決定很重要,重要到我認為這個決定在之后的日子里確定無疑地重塑了我的大腦。
抱怨,是無能、無奈的表現而已。
這是多簡單明了的事實啊?!可我卻在明顯身邊有個好榜樣的情況下,無視這個事實那么久!
當我們遇到麻煩,遇到不順利的時候,能解決就解決,解決不了就承受,這才是正確的態度,抱怨有什么用呢?沒有用,因為它只能用來向別人展示自己的無能自己的無奈而已。
我想我之前理解錯了。不向別人抱怨,并不是基于自己內心的驕傲,害怕別人瞧不起自己,而是基于自己的能力與堅韌:
能解決就去解決(能力);
不能解決就承受(堅韌);
再觀察一下,就發現,其實,絕大多數人,在第一個層面——能力上,就輸了;而在第二個層面——堅韌上,從來就沒有一絲一毫的進步——我告訴自己,我不能,不該,也不會允許自己是那樣的人,若是那樣,連我自己都受不了自己。
抱怨是會上癮的。
尤其當你周圍有人“愿意”聽你不停抱怨的時候,我們更容易掉到這個坑里。
這就像是你的味覺會適應一種食物一樣。如果你每頓飯吃的都是相同的食物,那么漸漸你的味覺就會適應它,甚至會上癮。
等到你需要吃東西的時候,第一個想起的就是那種食物。
這和抱怨讓人上癮的原因是一樣的。你說出的每一句抱怨,實際上都不僅僅是情緒的宣泄,也是對大腦的刺激,它會讓你的神經細胞適應,甚至期待這種消極想法的再次出現。(這也同那些失戀自傷人的一樣,你越去把自己扮演成“痛苦”的角色,你就越痛苦,越不能自拔。)
所以如果遇到困難,能夠解決就解決,不能解決就忍受。總之不要讓自己有機會染上抱怨的惡習。
其后的許多年里,這個原則甚至成了我(李笑來老師)選擇朋友的最重要原則(沒有之一):
只要我發現誰在抱怨,就說明過去我選錯了……
許多年后,有個詞流行起來,叫“正能量”。說實話,我一直不太清楚他們說的正能量的確切定義,但我確實知道“負能量”是什么——抱怨,在我看來,就是在這個世界里最強的負能量:
它會讓一個人變得令人討厭,令人厭倦;
它會讓一個人失去掙扎的能力,失去承受的堅韌……
抱怨的害處,并不僅僅在于浪費時間,也不僅僅在于那樣會暴露自己的無能;它真正的害處在于,它會讓你不由自主地放棄掙扎。
抱怨最大的壞處在于:
它不解決任何問題。
你的成績不會隨著抱怨自動提高,你的工作不會因為抱怨自動得到解決。
不論是我們的注意力,還是我們的時間都是非常有限的資源。
因為抱怨本身也消耗資源。你在抱怨上多花一份時間,就等于少了一份時間去解決問題。這其實就是我們常說的“賠了夫人又折兵”。
心理學家早就知道這事兒,并且詳細地論述過:
說話,對每個人來說,其實都是“大腦重塑”的過程。我們每個人都傾向于不由自主地“扮演”我們向別人描繪的那個樣子,直至成為那個樣子。
你觀察一下就知道了,那些向你抱怨的人,說著說著就開始進入“表演”狀態,他們很投入的,他們需要你的同情,他們需要全世界的同情和“理解”;為了讓你同情,為了讓全世界同情,他們就會不由自主地扮演“一個其實更慘的角色”……演著演著,別人還沒怎么樣,自己先信了,不由自主地任由自己變成那個“更慘的角色”——你想成為一個“更慘的人”嗎?開始抱怨就可以了,多簡單!
珍愛生命,遠離抱怨和抱怨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