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扶貧對接散記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譚發禮
? ? ? ? 2016年12月5日,上完課,交接好相關工作,然后出發,直奔福田鎮,參加脫貧攻堅入戶走訪。本次,南峰小學脫貧攻堅小分隊將深入6個村,與122戶“窮親戚”把手話家常。
? ? ? ? 到達福田鎮,已是夜幕降臨,出發前聯系妥當的松柏村,村干部全部在村委會加班加點核對數據,整理檔案。我們到達松柏村村委會的時候,已是晚九時許,村干部們正在晚餐,他們盛情邀請我們共進晚餐,我們感激,我們感動,要知道,他們的晚餐算不上特殊,人手一份快餐泡面,熱氣騰騰,人人洋溢著笑臉,其樂融融。那氛圍,那和樂,格外溫馨。
? ? ? ? 回到福田鎮上,已過晚十時,小分隊進行了再培訓,隨后分工,準備相關資料,然后休息。
? ? ? ? 6日晨,天剛蒙蒙亮,小分隊按照既定分工開始入戶走訪,馬不停蹄,晚六時匯合,發現小分隊隊員馮克勇老師嚴重虛脫.....服藥后觀察,至晚十時左右,方才緩解......
? ? ? ? 說實話,連續走訪(5日至11日),說不累,那是假的。但,當你耐心宣講扶貧政策、幫助細致梳理形成明白賬、共同謀劃脫貧致富措施,迎來與對接戶的開心暢談時,工作壓力的那份焦慮、連續奔波的那份疲憊會在瞬間消弭于無形。
? ? ? ? 走進周繼潤家,女主人龔發明特別熱情,我們圍著地爐邊烤火邊聊天,聊國家的扶貧政策和鎮、村的幫扶措施,聊致貧原因和發展情況,聊后續規劃和前景……那氛圍,其樂融融。龔發明熱情地為我們泡茶,端上瓜子、花生,遞上王老吉……龔發明告訴我們:“村干部打電話說,你們要來走訪,我們全家都很高興,想著沒什么好招待,便到街上買了瓜子、花生和王老吉,瓜子、花生都是買的生的,買回家自己炒的……”盛情難卻,我們抓起尚留余熱的瓜子,握在手心,暖在心里。龔發明滿懷欣喜地告訴我們:“建房手續已經獲批,不久就可以住新房了!”是呀!日子只會一天比一天好!有了目標、有了信心,脫貧致富奔小康也就有了希望。
? ? ? ? 走進劉興元(化名)家,戶主滿懷信心:“我家今年脫貧是沒問題的!”當問及今年享受到了哪些政策溫暖時,戶主一時回答不上來,我們幫助擬清思路:年初享受慰問金60元(戶主表示的確收到過60元,只是時間久了,忘記了);一個孩子在福田鎮上讀小學,享受了國家營養改善計劃午餐生活補助(每天4元,以實際在校天數計算,倘每期算20周,一年40周,每周5天,共200天,營養午餐補助就達800元);一個孩子在縣城讀高中,春季獲得助學金2000多元(戶主仔細回憶,說有這么回事,但記不清楚具體金額了,大概是2500元左右),秋季再次獲得助學金2000多元(戶主說,秋季比春季補的還多一點);政府出資統一為貧困戶購買了大病補充保險(每人35元)和扶貧小額保險(每戶90元)……這些政策溫暖,都是實實在在享受了的,算完賬,戶主有些驚訝:“天呀!這個扶貧,國家不曉得要花好多錢喲!”
? ? ? ? 在擺談中,我們進一步宣傳扶貧的相關政策,比如,學前教育資助(對建卡貧困戶家庭幼兒以及低保、殘疾家庭幼兒等困難家庭幼兒實行學前教育資助,保教保育費全額資助,也就是按照收費標準交多少資助多少;生活資助每天3元,每期按110天計算,資助330元);再如,大學生助學貸款,生態搬遷、危房改造的政策扶持,鄉鎮旅游、產業效益分紅的政策支持,光伏發電每戶16000元的國家投入……
? ? ? ? 顯然,這些政策不是每家每戶一定要全部享受,而是應享盡享。聽完我們的講解,劉興元(化名)笑著說:“比如,我的房子就在鎮上,是磚混結構的新房,就不需要申請生態搬遷或危房改造的政策支持了哈……”是的,精準扶貧,就要在精和準上下足功夫,要有一系列精準的幫扶措施,也要有對扶貧政策精準的解讀和宣傳,還要幫助對接戶建立一本精準的明白賬。如此一來,對接戶對自身的現狀、對政策、對發展才會了然于心。
? ? ? ? 走進鄧隆桃家,雖是低矮的土坯瓦房,破舊不堪,但收拾得井井有條,戶主不善言辭,但動作麻利,遞煙、泡茶,還特意準備了糖果,熱情款待我們;走進陳孝松家,老婆婆將自制的苕麻糖端出來,請我們品嘗……走進楊君念家,戶主患病在身,卻非常樂觀,當我們送上表達心意的小禮品時,戶主眼眶已然有了淚花:“感謝你們又一次來看望我,但禮品我不能收!”戶主用衣袖擦了擦眼睛:“國家考慮我們困難,給我家辦了低保,一家三口,每人每月210元,我家還有兩個勞動力,吃穿已經沒任何問題了!”離開時,戶主堅持讓我們帶走小禮品,我們再三勸說,戶主方才收下……如此感人的場景,在對接走訪的這幾天,天天都在發生。
? ? ? ? 有朋友問我,此次長達一周時間的對接走訪,有什么感受?我說,出發前是擔憂與壓力交匯;過程中是奔波與感動交織;回味時是溫馨與動力共存!雖然,尚有極個別“等、靠、要”的戶頭存在,但只要以心換心,堅冰終會融化。對接走訪的目的,不是簡單地出點子、指路子,而是立足于喚醒這部分沉睡的人,如此,才會激活內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