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認識你,永遠記得你。那時候,你還很年輕,人人都說你美。現在,我特為來告訴你,對我來說,我覺得現在你比年輕的時候更美。與你那時的面貌相比,我更愛你現在備受摧摧殘的面容。” 文章以這段深情的文字拉開了序幕。
坐在門口,將目光投向高空。寂寞,遼遠,深邃。路上是來來往往的人群,疲倦,目無表情。我捧著《情人》這本書,像是穿越了時空。好像看到湄公河邊,一個年輕的白人女孩,穿著過時的衣裙,和鑲金邊的高跟鞋。她的微笑純真燦爛,心底卻藏著不為人知的秘密。這個秘密讓她欣喜,也讓她痛苦。
故事情節很簡單,西貢的街道上,一個女孩邂逅了一個中國男人。于是,他們開始了浪漫的約會。在海邊的小木屋,在喧鬧的酒吧。肌膚相親,糾纏不清。然后,就是永無止境的孤寂。 她想用愛情救贖自己,擺脫在底層的掙扎,卻以失敗告終。就像做了一個甜美的夢,醒來后,便恢復了原來的孤單。這樣的愛情,是她期待的。但這樣的結局,卻是她始料未及的。可能,人生,終歸是要走向分離吧。
在金錢與欲望的驅使下,他們一直維系著這種不正當的熾烈之愛。一個弱小的女子承受著家庭和貧窮的苦難,背負著深刻的疼痛與不安。那個中國人起初也害怕,害怕因她的年齡而吃官司,可是在欲望驅動下,還是失控了。
他對她說,和過去一樣,他依然愛她,他根本不能不愛她,他說他愛她將一直愛到他死。這是她回到法國很多年后,他打來的電話。她說,她僅僅愛他的錢。可是,不愛他,為什么有那么深的幽怨呢。因為她知道,他和她是沒有結果的。他雖然有錢,但那是他父親的錢。他從一開始就已經定下了婚約,他不敢違抗他的父親,而她是遲早要回到法國。悲劇收場的結局,一開始就注定了的。
歲月流轉,如白駒過隙。轉眼間,女孩已是白發蒼蒼的老人。久違的往事涌上心頭,她發現,原來,愛從不曾遠離。世事無情,留下了傷痛,也留下了殘存的一絲溫柔。
讀完后,有種無能為力的滄桑感。文章晦澀難懂,卻有種獨特的魅力,讓我欲罷不能。透過文字,看到無邊的絕望。這種情緒,抽絲剝繭般,將一個人的心靈撕裂,支離破碎,血流成河。
那個時代主人公的愛恨,人性的瘋狂,涌動的激情,家庭的絕望,在她的筆下如臨其境。她走出那個國度離開那條河,可她一輩子都活在了關于那個黃昏的回憶中。
“我在十八歲的時候就變老了”,杜拉斯這樣寫道。她抓住了他們彼此間絕望的愛情和痛苦、極端、焦灼的孤獨。那種滄桑的、悲涼的語氣,表面上看來四平八穩、淺淺淡淡的,卻總在一個不經意的瞬間,把你攪得撕心裂肺的疼。
合上書本,腦海閃現這種場景:一個雍容華貴的老太太,在暖暖的陽光下,翻著一本舊相冊,向你訴說年輕時候的情事,她講得不緊不慢,不急不躁,你感動得一塌糊涂。但是,聽聽就好了,不用太當真,畢竟,只是回憶。
情人的眼淚,一滴,可以成就一輩子的惦念。他和她,把唯美、落寞的情愛盡情演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