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一適合讀二林,讓煩躁的心靜一靜。林語堂愛蘇東坡,林清玄愛禪學。
兩位先生淡泊人生,活得通透有趣。文如流水,語似冬陽。
林先生說,蘇東坡是大事聰明,小事糊涂。
東坡先生憑文章獨步天下,善于找樂,身處逆境,也志存高遠,有種豁達的善良。
人生四幸福: 睡自家的床,吃父母做的飯,聽愛人說情話,和孩子做游戲。
——林語堂
幸福感飆升。
40歲后要學會給生活做減法了,要經得起各種誘惑,該斷的斷,該舍的舍,享受極簡人生。
——林清玄
讀書悟人生。
友人推薦村上春樹的書《當我談跑步時我談些什么》
佩服這個老頭,70歲了還在堅持跑步、寫作,年年沖擊諾貝爾。
有人稱他為“諾獎常年陪跑者”。
高自律的老爺子又怎會在意呢。
諾獎陪跑者。
他說,寫作是一輩子的事,
握手,好巧啊我也這么想。
他說,寫作的秘訣是:持之以恒,不亂節奏。
保持慣性以后,所有的問題,都會迎刃而解。
一本正經,自夸是提升個人品牌的一項核心技能。
學名又叫,自我營銷,亦或者品牌傳播。
每天早上醒來,第一件事拿到手機打卡。
如果沒有完成當天的讀書打卡,有愧疚。
形成習慣以后,每個周末7點多會自然醒,
身體條件反射,有事情沒做,趕緊去做。
目標是,把寫作當作喝水一樣。
或者有一天,專職寫作。
期待是,不是為了寫而寫。
在寫作上沒有任何妥協,始終保有純粹的自由。
像喝水一樣輕松表達,思如泉涌,自然而然。
如同在地鐵里搖搖晃晃,
也能迷迷糊糊一氣呵成。
寫作讓我們更了解自己,也能釋放情緒壓力。
有益身心發朋友圈感悟,一天一次盡情寫吧。
《成為作家》一書的作者多蘿西婭·布蘭德說:
“無意識狀態下的寫作,才是內心最想要表達的東西,且往往能夠讓我們在這其中找到自己的寫作風格和主題。”
始終保持盎然的興趣和生動的記憶,就像敏感的孩子不斷探索新世界一樣。
人必有癡,而后有成。
歲月漫長,值得等待。
飽含深情,通透有趣。
這是,我想要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