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最近,聽說有些小朋友去學寫作文,我覺得很有必要。因為寫作能力是一項十分重要的實用技能。在當今社會,除了各行各業的專業知識外,一個人如果既能說又能寫,又有組織能力,那么他無論從事任何一個職業,都可以輕松勝任,揮灑自如,要想取得一個中層以上的社會地位,簡直就象探囊取物,易如反掌。那么,如何才能寫好作文?有沒有從一只菜鳥成長為寫作能手的可靠途徑?其實,每一個問題的背后都跟著一個方法,只不過我們有沒有找到它。在書店里,在網上,談論寫作方法的文章很多,但大多都空洞無物,只介紹一個提綱,干巴巴的幾條筋,沒有深入細致的分析,也沒有告訴你具體的可靠的操作路線,這樣的文章不讀也罷。因為它不是帶著感情和讀者交流,它是在教訓你,命令你。命令你應該這樣,應該那樣,卻不告訴你應該具體怎樣做,這不是一種負責任的態度。下面,我結合自己幾十年來的讀書和寫作經驗,試圖給圍棋班的小朋友和家長們描繪一幅作文路線圖,與大家共同探討。
? ? ? 我認為,要想寫出一手好文章,要做到“四多”:
? ? ? 一是多積累
? ? ? 二是多觀察
? ? ? 三是多練筆
? ? ? 四是多修改
? ? ? 一、如何積累?
? ? ? (一)要多讀書。怎么讀書?是不是老師讓你讀什么你就讀什么?那可不一定。一般來說,老師介紹給你的都是好文章,甚至是古今中外的名著。但是,并不是每一部名著都適合你讀。這就象吃東西,自己喜歡吃的東西才是最好吃的東西,也是最容易消化的東西。從我自身來說,中國古典四大名著,《西游記》和《水滸傳》只讀了一遍(其中《西游記》的第一回、《水滸傳》中關于武松、魯智深的章節多次讀過),《三國演義》讀過三遍,《紅樓夢》試了幾次,就是讀不進去。這么多年來,對我影響最大的作者主要有以下這幾位:莊子、曹操、蘇東坡、林語堂、毛澤東、丘吉爾、尼克松、南懷瑾。莊子的哲學著作,曹操的詩,蘇東坡的詩詞和散文,林語堂的《中國人》、《生活的藝術》,毛澤東的詩詞和選集,南懷瑾的《論語別裁》,我都讀過三到五遍以上。上大學以前,我的讀書條件有限,沒有什么課外書。1982年,我已經16歲了,才得到一部小字本紅皮的《毛澤東選集》,一下子就被毛主席那光輝的思想和犀利的文風深深地吸引住了。蘇東坡說過:“書到今生讀已遲”,我讀書雖然比較晚,但還算幸運,在世界觀形成的關鍵時期發現了毛澤東,學習了毛澤東。毛澤東的詩詞和文章,曹操的詩,蘇東坡和林語堂的文風和士大夫精神,莊子的哲學思想,丘吉爾、尼克松的政治才干和奮斗精神,都對我產生了不可估量的影響。
? ? ? 那么,從我的經驗中,小朋友們能夠得到什么啟發呢?應該如何讀書呢?
? ? ? 一是要按照自己的興趣進行精讀。《安徒生童話》、《伊索寓言》,《昆蟲記》……,不管是什么書,只要是內容健康的,自己能找到感覺的,對于你來說就是最好的書。如果找到了自己喜歡的作品,那就帶著娛樂的欣喜的心情認真地讀下去吧,讀了又讀,反復地讀。有的小朋友讀書不專一,東看看,西看看,看了很多,讀而不精,最后等于零。讀書要像下飯店點菜一樣,要選擇自己最喜歡吃的,這樣才有興趣,才會帶著游戲的心情去讀書。目前的學校教育之所以失敗,就是往往剝奪了小朋友們點菜的資格。讀自己最喜歡的書,就是到飯店按照自己的喜好去吃飯。對于我來說,最有感覺的書、排在第一位的書是《毛澤東選集》(一至四卷共100多萬字)。1982年通讀過一遍,參加工作以后,又通讀了三遍,我還準備一直讀下去。通過讀《毛澤東選集》,我取得了很大的收獲。如果說我目前還有點兒寫作能力和工作能力,那主要是托了毛主席他老人家的福。
? ? ? 小朋友們,據我了解,毛主席就是用“精讀法”來讀書的。凡是他喜歡的書,總是讀了又讀,反復地讀。當然,讀書只是毛澤東成就人生事業的主要因素之一。
? ? ? 二是按照自己的興趣進行博覽。前面說了精讀,這里又說博覽,豈不矛盾?不矛盾。世界上的好書雖然很多,但是自始至終每一個段落,每一句話都讓人喜歡的不多,所以不需要都拿來精讀,我們也沒有那么多的時間。那就采用“跳讀”的方法吧!選擇自己喜歡的章節來讀。打個比方,博覽就象是開疆拓土,就象下圍棋搶占地盤一樣,越多越好。精讀呢?就象鞏固自己的地盤,自己的空里有需要補棋的地方,把空補牢,把自己的江山坐穩。所以,博覽和精讀都很重要。
? ? ? 三是“不動筆墨不讀書”。什么意思呢?就是做好讀書筆記。最好的辦法,就是一邊讀,一邊把自己喜歡的段落或句子摘抄下來。摘抄的時候,字要好好地寫。這樣,既讀書,又練字,可以一舉兩得。抄寫的目的,主要是為了加深印象,加強記憶。次一等的做法,就是在書上劃線。再次一等的做法,是只讀書,不動筆。至于不愿意讀書,不喜歡讀書的人不在我們的討論之列。這樣的人也能活,但能不能活得精彩就很難說了。此外,還有一種動筆方法,就是在自己讀過的書里面寫批注。所謂批注,就是在自己有想法的地方寫下感想。這樣做的目的,是為了養成獨立思考的習慣。這樣做得久了,自己就會成為一個有著清晰的思想的人,寫文章就不愁沒有觀點了。當然,小朋友們可能要到上中學以后才會有這種能力。做完以上的事情之后,要經常翻看自己的讀書筆記,加深記憶,這是非常關鍵的一步。不這樣做,就象燒水燒到90多度,最后還差幾度沒有把水燒開一樣,達不到讀書的最佳效果。
? ? ? (二)要多背誦。背誦什么呢?一是中國古代經典,像《弟子規》,《三字經》,《千家詩》,優秀的古文等等,中國古典文學有很多極其優秀的作品,我們都應該繼承下來。二是注意收集一些名人名言,歇后語什么的,經常看,爭取背誦下來。對于古代經典,可能有些內容小朋友們還不太懂,這沒關系,要趁著記憶力強的時候多背誦一些。青少年時代儲存的多了,將來會讓你受益終生。當然,也不是別人說什么好自己就背誦什么,總要自己喜歡、有感覺才行。如何得到這些東西呢?一是到書店買。二是從網上下載,下載出來以后打印出來。或者是給孩子專門弄個文件夾,經常看。網上好東西真是多的很,不用白不用。因特網的存在,確實為我們提供了自學的無限可能。
? ? ? 通過讀書,通過讀名人名言,背誦中國古代經典,一是可以砥礪自己的思想,提高人生的境界。人有什么樣的境界,就會寫什么樣的文章。如果一個人格調低下,庸俗猥瑣,是不可能寫出有情趣、有思想的文章的。古人說“作文先做人”是非常有道理的。二是可以為寫作積累雄厚的基礎。古人說:“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萬卷山積,一篇吟成”。“勞于讀書,逸于作文”。郭沫若寫過這樣兩句詩:“胸藏萬匯憑吞吐,筆有千鈞任翕張”。說的都是平時多積累的意思。
? ? ? 二、多觀察、多思考
? ? ? 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生活范圍。小朋友的生活圈子小,并不代表就沒有自己的生活。也許有的小朋友說:“我的生活三點一線,非常簡單,平淡無奇,沒有什么可寫的。”實際上,只要一個人還在呼吸,他就是在生活;每天早晨一睜開眼睛,他就開始了一天的生活。在生活中,要養成善于觀察生活、體驗生活的習慣,并從生活中發現閃光的東西。雖然,我們每天的生活都很平凡,不可能充滿了激動人心的英雄故事,但要善于從平淡的生活中發現不平凡的東西,平凡絕對不等于平庸。大家要時時、處處做個有心人。比如說:小朋友到公園里去玩,會看到有些大人隨地吐痰,亂扔垃圾,討不討厭呀?討厭完了,你再想一想,這些人是否就是壞人呢?不一定。有些大人這樣做,主要是從小所受的教育不好,養成的習慣不好。那么,應該如何改變呢?我們小朋友應該做些什么呢?觀察了這個現象之后,再經過一些思考,就可以寫出一篇比較有內容的作文。再比如說,我們有時會看到麻雀,肥嘟嘟的飛來飛去。但是,黑河的麻雀好像不怎么怕人呢!要到人走得很近的時候才飛走,想過這是為什么嗎?又想起來,聽爸爸說他小時候經常用彈弓打麻雀,有時還吃麻雀,麻雀見到人就跑了。那再想一想,現在麻雀為什么不那么怕人了呢?一是說明我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二是說明大家的環保意識增強了,文明程度提高了……這樣發揮下去,一個很平常的現象也能寫一篇作文,是不是呀?因此,只要在生活中做個有心人,邊讀書邊思考,邊觀察邊思考。“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學會透過現象看本質,就能夠從平凡的生活中以小見大,見微知著,在寫作文時就能夠不斷地翻空出奇,就會有寫不完的素材。
? ? ? 三、多練筆
? ? ? 一是先說后寫,從易到難。一般來說,小朋友們普遍都覺得說比寫要容易些。那就先“說”作文吧!經常練習講一些小故事。然后,說一句寫一句。這樣,可以克服對作文的膽怯心理,做到不怕作文,覺得作文也沒什么了不起的。說得不好沒關系,只要肯練習,一定會越說越好。這樣做,不僅練習了作文,還鍛煉了口才。“說”作文還有一個好處,那就是能夠確保說的都是人話,不是鬼話。什么意思呢?因為我發現有些人一到寫文章時就不能正常說話了,把人的正常思維都丟掉了。在我們地稅系統,有的基層干部為了把一個人的事跡寫好,寫精彩,幾乎一句人話都沒有。以為自己很有文采,其實寫的都是不符合人性的事兒,不像正常人干的事兒,好端端的一個人讓他描繪成了神經病。當然,“說”出來的作文不可能很系統,層次也不會很分明,那也沒關系。膽子要大,千萬別覺得是在寫作文,就當放屁好了!有話就說,有屁就放。說什么,寫什么呢?寫自己最熟悉的人,寫爸爸,寫媽媽,寫老師,寫同學;寫自己最熟悉的事兒,自己怎么吃飯、怎么睡覺、怎么玩、怎么學習,甚至是怎么上廁所……想寫什么就寫什么,熟悉什么就寫什么。寫不好也沒關系,但一定要堅持。要相信自己,相信以后經過修改一定會越來越好,放心好了。
? ? ? 二是要經常寫。寫日記,寫隨筆,寫自我介紹,寫書信……能力不夠時,就寫豆腐塊的小文章。日記可以只有一兩句話,時間多就多寫點,時間少就少寫點兒,一篇文章今天寫不完,明天再接著寫,最重要的是堅持。通過多寫,多練,主要是克服對作文的恐懼心理。
? ? ? 三是要善于利用網絡平臺。建議小朋友們有時間的時候,多和自己的好朋友、圍棋班的小伙伴通過QQ打字聊天。這樣做的好處,一是可以加深友誼,二是可以練打字,三是可以鍛煉小朋友的書面語言組織能力。在打字聊天時,你會為了說明白、說清楚一句話而著急,而動腦筋,否則小伙伴就聽不懂你在說什么。而且,我還建議小朋友在網上建個博客,自己不會弄的,老師幫你弄。博客建好以后,有時間就更新一下。在博客里,小朋友們可以寫隨筆,可以寫日記,可以對其他小朋友博客里的文章發帖子,寫評論,可以放名人名言,可以摘抄自己喜歡的作品里面的精彩部分,可以把自己喜歡的東西都放進去……這樣做,主要是讓小朋友覺得寫作其實是很好玩的東西,從而提高寫作興趣。
? ? ? 四、多修改。
? ? ? 俗話說:“好文章是改出來的”,根據我的經驗,修改的時間要多于寫作的時間。我在寫詩詞的時候,一氣呵成的時候也有,但多數作品至少要改五到十次。文章寫完了,先大概理順一下,放一放。過一天,再理順一下,再放一放。這樣“折騰”幾次,一篇文章就折騰得差不多了。我曾經看過毛澤東的一些詩詞原稿,包括一些很偉大的詩篇,原來也都是挺平常的句子,經過他老人家的反復修改,最后成為了雄偉的詩篇。這給了我極大的信心!寫文章,作詩詞的膽子越來越大。我的經驗,就算是一篇流水帳式的、狗屁不通的東西,經過一改再改,也能改成一篇不錯的甚至是優秀的作品。最起瑪,也是一篇看得過去的文章,不會不及格。
? ? ? 怎么修改文章呢?我的體會,改文章就像是收拾屋子。見到沒有用的垃圾就扔掉,看到哪一個家具、哪一樣東西放的地方不合適,那就調整一下,挪動一下。那么在修改文章時,看到哪句話沒用,就毫不留情地、像扔垃圾一樣地刪掉。看到哪句話放在這個地方不合適,就把它調整到合適的地方。看到哪個段落的位置不恰當,就把這個段落調整到恰當的位置。看到哪個小標題不夠規整,那就修理一下、美化一下。當然,病句,錯別字在寫的時候就要盡量避免,發現了馬上就改。通過上述修改,邏輯也通了,句子也順了。
? ? ? 除了改錯別字,改病句,改結構,還要改意境,改文采。什么叫意境?意境就是一篇文章的思想境界。觀點一定要正確,這是最基本的。意境越高越好,越新越好,文風越自然越好,越流暢越好,并不是把很多華麗的辭藻堆在一起就算是有文采了。最好的風格,要讓人感覺就像一條小溪自然地向前流淌,直奔大海……依我看,在中國作家中,論散文蘇東坡的最好,論政論文毛澤東的最棒。馬季和他的幾個徒弟曾經說過一個相聲,叫《傳謠》,段子的大概,有人造謠馬季下了個蛋,劉偉說下了個雞蛋,趙炎說下了個鴨蛋,姜昆說下了個鵝蛋,謠言越傳越邪乎……但用來比喻修改文章的意境和語句卻也貼切,意境要越拔越高,語句要越修改越流暢。從雞蛋變鴨蛋,從鴨蛋變鵝蛋……。當然,這和吹牛不是一個概念。一篇文章的立意十分重要。意境高了,再加上比較好的形式,就是一篇好文章了。
? ? ? 說了半天,大家注意到了沒有,我既沒有談語法,也沒有說修辭。為什么呢?我是覺得,如果拋開大量地讀書、大量地積累去學這些東西,就象讓一個營養不良、骨瘦如柴的人去跑百米一樣,能跑得動嗎?請小朋友們相信:書讀得多了,話說得順了,邏輯、語法、修辭……一切都會迎刃而解。
? ? ? 所以,說一千道一萬,一個人如果沒有養成閱讀的好習慣,在寫作這件事兒上就一切免談吧。如果一個人養成了閱讀的習慣,再加上老師關鍵時刻的點撥,那就很容易寫出好文章。最后,告訴你們一個秘密,如果按照語文教材上講的那些臭規矩,莫言(中國作家,2013年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的作品里面全都是病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