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龍河位于桂林市陽朔縣,是漓江在陽朔境內最長的一條支流,有“小漓江”之稱,是陽朔山水的精華。被國內外專家一致確認為“世界上一流的人類共有的自然遺產。”
百聞不如一見!今天,我們2016年暑期桂林游5名親友團成員來到了向往已久的遇龍河,集體欣賞遇龍河沿途的美景,感受漂流的刺激。
上午10點,我們準時出現在了遇龍河上游的竹筏上。剛一坐好,精瘦的筏工輕松地撐了一篙,長長的竹筏就平靜地駛離了岸邊。我坐在竹筏上,望向遠處的山峰,雖說它是山峰,卻并沒有我們十堰的山峰那么尖利,但仍不減銳氣,又多了幾分柔和。這青翠的山下便是碧綠的河水,這水綠而清澈,嫩綠的水草在水中舒緩地漂蕩著。水的盡處幾乎和天連在了一起,遠遠一望,還真有點“天連碧水碧連天”的味道。
快到中午了,太陽收斂起了笑容,釋放出了它針尖一般的光芒,我們坐在竹筏上,上烤下蒸,幾乎變成了幾只肉包子,望著碧綠的河水,我都有想跳下去的沖動了。突然,前面幾只竹筏傳出的驚呼聲打斷了我的遐想,我忙將目光收回到河面上,只見前方一排錯落有致的大石頭橫在河面上,一條長長的滾水壩出現在了我的眼前。只聽見“撲嗵” ”撲嗵”幾聲,前方幾只竹筏在滾水壩較大的落差前如同下餃子一般迅速滑落了下去,嚇得筏上的游客尖叫四起,超高分貝的尖叫聲還沒停止,長長的竹筏就又安然無恙地繼續向前平穩地駛去了,游客們這時回過神兒感覺安全了,一個個又哈哈大笑起來。正當我看熱鬧看得起勁兒時,不覺間,我和媽媽乘坐的竹筏已來到了滾水壩前,看著水流湍急、水花四濺的高高的落差,我現在才明白之前其他游客為啥要尖叫了。自認勇敢的我忙把腳高高抬起,雙手緊抓住座椅扶手,緊閉雙眼睛和嘴巴,表示絕不尖叫,看似淡定實則緊張的我坐等著竹筏滑落時刺激的一瞬間。
咦?怎么沒有我想象中的刺激呢?我忙睜眼一看,原來竹筏被滾水壩上的石頭給卡住了,像個蹺蹺板似的坐滾水壩上,上不去,下不來。這時,只見我們筏上這個精瘦的老筏工身手敏捷地跳上滾水壩,用他一雙粗糲而有力的大手上下左右搖擺著竹筏,僅僅幾個來回,竹筏就改變了方向和角度,開始斜斜地貼著滾水壩上的石頭緩緩往下滑動,這時有經驗的老筏工立刻像只頑皮的潑猴迅速跳上竹筏,拿起竹篙用力一撐,我們的竹筏已與壩平行,與水面幾乎成90度的姿態向壩下墜落。這時的我幾乎是驚呆了,下意識的緊張地緊閉雙眼,連驚叫聲也發不出來了,心里想著:“這下完了,我要變成落湯雞了,我的相機,老媽的手機可要報廢了啊!”正在胡思亂想中,只聽見周圍突然響起了一片叫好聲。原來,在我們以為竹筏要傾倒的瞬間,經驗老道的筏工已將竹筏順利地滑過這段落差,平安地降落到了壩下河面。竹筏沖向河面時激起的水花灑落我們一身,打濕了我的雙腳和褲腿兒,這份清涼給驚魂未定的我帶來了幾分安穩和驚嘆!我不得不為竹筏經過落差時的刺激和老筏工精湛的技藝點個贊了!
大概老天也覺得我們剛才太受刺激了,命令太陽躲進了云層里,讓我們涼快一下。這時烤人的陽光已削減了部分銳氣,水也變淺了,蠢蠢欲動的我向筏工申請了竹篙試著撐竹筏。沒想到看似容易的撐篙到了我的手里竟然這么困難!近5米長的竹篙,我拿起都覺得艱難。想讓它垂直入水,可剛一接觸水面,竹篙就歪了,根本無法用力。我急忙向筏工老爺爺請教,終于能把竹篙直直地撐入水中,竹筏也能移動了,結果一看,竹筏居然以360度旋轉的方式向岸邊漂去。我手忙腳亂地左撐一篙,右撐一篙,想把竹筏拉回正道,可是竹筏就是不聽我的指揮,我急得腦門兒直冒汗,看著我的狼狽樣兒,和藹可親的筏工爺爺又笑呵呵地告訴了我撐竹筏的訣竅,我終于能撐篙了,我們的竹筏終于在我的操控下蜿蜒前行了……大約撐了半個小時,我已累得手都快抽筋兒了。在筏工老爺爺接過竹篙,我坐回竹椅休息,邊吃黃皮果邊望向遠處欣賞兩岸美景時,情不自禁地想到,遇龍河上看似簡單的撐筏,原來也都不是那么的容易,筏工們需要在長期的操作中才能慢慢地領悟其中的訣竅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