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一大二的時候,每到畢業季,都不能理解那些所謂的學長學姐穿著學士服,流連在學校各個地方不停合影的行為。
這個是我大學四年上課的教室,我要合影留念!好吧,可以理解。
除了上課之外的時間,我都耗在圖書館了,所以我要在圖書館里拍個照,紀念我曾經那么努力地學習過!成,這也沒啥毛病。
可是,去綜合樓吃個飯也要拍照、買個奶茶也要合影,這種行為也就太怪異了吧?美名其曰你舍不得學校,冬天學校需要掃雪的時候怎么不見你來掃個雪為人民大眾為學校服務一下?
這些心底的吐槽在自己成為大四的老學姨時戛然而止,好像忽然間就能明白那種在外人看來或許磨磨唧唧,卻只有自己知道有多舍不得的感覺了。
不知道有多少要畢業的人像我一樣倒數著畢業的日子,少一天便多一分不舍。
那今天咱們就來說說有關畢業季的事兒。
不知道大學里你們的身邊有沒有這樣的人,在畢業季尤甚。TA和你形影不離,無論你去哪里,TA都要跟著,好像TA并沒有什么重要的事情要做。你做什么,TA也照葫蘆畫瓢,給你的感覺就像身邊時時刻刻有個人在監視窺探著自己。
玲玲就是這樣的人。
上次回學校,就被她套路了一把:“你現在是在實習是吧?”我誠實地點點頭,“哎那我們四月份就要叫三方協議了,你簽了沒啊?公司要不要你啊?”表面上聽著字字句句是在關心著我,實際上不過是想跟我親自確認我畢業之后要何去何從。
晚上在寢室和室友聊天,發現被套路的不只我一個——哪個室友要出國,出國要去哪個國家,最近都在忙活什么;哪個室友在外面實習,在什么公司實習,工資都是多少,老板想不想把她留下——玲玲都如數家珍。
她問這么些東西干嘛?這不是單純女生八卦的天性吧。我百思不得其解。
對床的姑娘嗤笑了一聲:“咱班誰的動向她都了如指掌,都不稀奇了。誰讓她還沒定下來自己要干嘛,做個參考意見唄。”
自己將來要做什么也要看看別人做個參考?
厲害了我的姐。
大三上學期,一個班級的同學可能還會嘻嘻哈哈地上著課,堅持不懈地想用一個個課外話題把老師拐跑——但是到了大三下,基本上就能看出每個人將來的走向了。
畢業后要工作的忙著投遞簡歷,學校公司之間來來回回樂此不疲地跑,從面試小白漸漸長成對著面試官也能面不改色的面試老手。
要繼續往上讀研的,已然開始大摞大摞參考書往教室拿,沉浸在在知識的海洋里,考不上心儀的學校就不抬頭。
想要出國留學深造的呢,一面背著雅思托福單詞做著練習冊,一面在課堂上還得好好表現求高分,糾結著英國美國哪所學校比較好。
而像玲玲這樣的人呢,是第四種人——不知道自己要干嘛,工作也行考研也可以要出國也不差,自己不知道自己到底想干嘛,只能像偷窺狂一樣看著別人的選擇,反復比較最終也不知道該干啥好。
概括起來就是:我沒有偷窺癖,我也不是想監視著你,我只是不知道應該怎么選擇,想看看你們要干啥做個參考。
對于這樣的人,真是忍不住想懟回去:我們要干嘛,跟你有關系嗎?知道復制粘貼文字的,還沒見過能復制粘貼人生選擇的。
雖然成天口口聲聲慣著自己寵著自己叫著自己小寶貝兒,但是面對畢業季,哪個不是成年人?
大家成長的環境不同,后天形成的性格不同,志向不同,做出不同的選擇并不奇怪。但是我相信,就業、考研或是出國,都是大家經過深思熟慮并結合自身實際情況后的結果。
道雖然不同,卻都能互相尊重選擇這條路時的初衷。這應該就是畢業所賜予我們的、區別于傳統“道不同不相為謀”思想的禮物,大學的畢業季,教會我們該如何選擇。
有一句話叫“人如棋子,落子無悔”,面對畢業,不管我們做出什么樣的選擇,我們都不會后悔,可能我們選擇的路并不好走,一路走來多少磕磕絆絆,但至少這是我們遵從自己內心的表現,誰能說是對是錯?
所以才看不慣那些成天追問別人要如何選擇,參考別人想法的畢業生。任憑誰也說不出到底是工作好一些還是考研、出國更勝一籌,你說你沒意圖窺探隱私,只想看看我們干嘛,那我還想問你呢,沒啥意思你瞅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