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條件加上后天培育共同催生了人跟環境的一系列復雜的互動,從而造就了今天的你,或者今天的這個拖延者。有的親子關系非常和諧,有的則不是這樣。如果親子關系不夠和諧,孩子最后會感到自己有所缺失,沒有權利去追求他們自己的興趣和目標,這會給拖延問題的產生創造了機會。
成功和失敗的榜樣
誰是你“成功”的榜樣呢?誰又是你“失敗”的榜樣呢?誰是那個拖延者呢?思考一下這些榜樣怎樣影響你和你的拖延癥的。我們想提醒你的是:你所傾慕的對象身上也存在一些你可能不喜歡的品質和特點;你將他們理想化之后就無法看清他們的局限,而將自己卡在低人一等的位置上。你可能會覺得通過拖延你就可以避免面對這樣的狀況。
家庭態度:拖延的成因
其實那些我們從家庭中學到的觀念和規矩不知不覺控制了我們的思想、情感和行為的時候,我們就會遇到麻煩,這些觀念和規矩沒有經過仔細的檢查,就偷偷溜進了你的大腦,影響你的思維。
- 你是誰的版本
回憶一下那些你在早期生活中從人們那里獲取到的信息——這些人包括:你的家人、老師、教練以及其他對你影響比較大的人。最初,這些信息來自于外界,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它們變成了你內心的聲音。它們對你的拖延起到了怎樣的作用?你對不好的信息是怎樣反應的?嘗試看看你是否能夠以積極地、良性的話語來跟自己的內心進行對話?鼓勵自己的內心對話對你的身心都有好處。當你的管著點有意識地從負面情緒轉移到正面情緒,你就是在打破固有的大腦運行模式,二在你的大腦中創造出一個新的運行模式。
家庭傾向
在你的家庭中,哪些傾向的特殊混合造成你的拖延呢?施壓、懷疑、控制、依附還是疏遠呢?
- 施壓傾向
表現平凡是無法被接受的,在家人眼里,你必須是完美的,你可以做到任何你想做的事情,你不可以失敗。你在家里感受到壓力,起焦點可能在于你所做的,而是你的身份。你不愿意去冒這樣的險,你就會拖延,因為你不愿意盡了自己最大的努力卻功虧一簣。 - 懷疑傾向
來自不斷懷疑態度的家庭的拖延著往往會認為:無論大小、任何失敗都意味著所有的懷疑都是真實的。他們忽略了一點:一兩次失敗,哪怕是一百次失敗,都不會讓人永久性的變成一個壞的、不值得愛的或者無能的人。 - 控制傾向
對孩子的生活指手畫腳,越俎代庖,這就是家庭中的控制傾向。父母或許會認為他們是在保護孩子。當某個人主宰了你的生活的時候,你或許會在拖延中找到安慰。通過拖延,你會削弱父母對你的控制。拖延成了你讓心靈存活下去的策略。 - 依附傾向
這種家庭的成員不會去創造自己的生活,而是提倡依附和牽絆。有的家庭給孩子傳遞的信息是:你不能獨立思考,你不能離開我們而存活。如果他們離開了家庭,他們會有一種深深的負疚感,讓他們無法釋懷。 - 疏遠傾向
家庭成員之間缺乏身體愛撫和情感關聯,沒有共同的興趣,沒有受保護的感覺,疏遠在這樣的家庭中是很突出的。自己的想法沒人會在乎,那還不如不去表達。他們會通過拖延將人際關系限制在一定的安全距離之內。
家庭對自尊的影響
自尊是你對自我價值的評估。個人成長中的一個使命就是要發展出對你自己能力的合理認知,并接受自己的局限性,同時又能維護一個積極的自我價值感。父母無法對你的快樂進行響應的時候,無形的會對你的內心造成創傷。
破裂與修補
父母也是不完美的,也會犯錯。親子依賴關系研究人員發現,父母親只要在30%的時間內對孩子有呼應就會養成孩子與伐木間牢固的情感依賴。跟孩子建立一種伙伴關系,做錯事敢于道歉,會讓孩子感到自己受到尊重和價值。一個被人尊重的孩子更容易建立起自尊。
被遺忘的早年經歷
早年經歷對我們的自尊養成會產生深遠的影響。早年經歷形成了我們以后的生活情景和基調。
一切與愛有關
有些孩子會認為自己只有做出了父母滿意的事情才會被愛。為了被愛,有的孩子完全相信父母所做的都是正確的。孩子的自尊是被打了折扣的,他們只能接受,不能去反駁。但是,當你打破了被拖延所禁錮的能力時,你會從自我的完整性中得到極大的喜悅,這樣的自我整合才是自尊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