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那些有關30歲的話題
在返家的路上,最喜歡做的事情,莫過于伴著窗外風景的移動和變幻,隨心所欲地放飛思緒,令其自由翱翔于天際。
立春后的天氣越發溫暖和晴朗,窗外如“凌波微步”般移動的土地上,青綠色的麥苗已悄悄爬了出來,一切都是欣欣然的樣子。廣播里播放著的是吳曉波財經頻道,正在播放的話題是“30歲需要知道的投資法則”。話題中說:每個男人在三十歲的時候,都會得一場病,一場叫作“焦慮”的病,很多人在即將到達30歲時,會對對自己有期待、有尋求突破的意愿。
針對這個問題,他講了幾個有代表性的故事。
30歲的馬云,雖然那時在創業,可經常發不出來工資,所以那時他很窮。1995年他創辦了中國第一家互聯網商業信息發布網站“中國黃頁”,逐漸在互聯網領域嗅到商機。
30歲的王健林,那時他還在遼寧大學讀書,雖然已經當兵了好幾年,但那時他也很窮。
30歲的馬化騰已經創業,創辦了騰訊。2000年的互聯網泡沫使得騰訊公司非常缺錢,又沒人投資,心急之下馬化騰都打算賣掉ICQ軟件了,而立之年的他,絕對處于一籌莫展的焦慮期。
還有一個作家—村上春樹,同樣在30歲那年,找到了自己的文學之路。
所以,吳秀波說,30歲的時候,生命開始展現出一些有意思的情景。30歲不應該是焦慮期,反而更是一個黃金期,并且是創業的最佳時機。30歲,重新開始投資自己的人生,為時不晚!
之所以對這個話題很感興趣,并拿來與大家分享,是因為在女性撐起半邊天的時代,30歲的焦慮不再獨屬于男人,女人同樣面臨這樣的困惑。自圣賢孔夫子立下“三十而立”的言論后,這樣有關人生的思考就在考驗和拷打著一代又一代人的心靈。
令人欣慰的是,30歲的焦慮不會困惑人一生,經歷過必經的階段,你的人生和價值取向會更加明朗,人生目標和態度亦會更加明確。正如吳曉波所說,“30歲的人生由感性更加趨于理性,達到智商和情商的最高點。”
三十而立,作為人生重要的轉折點,我們要比此前人生的任何時候都要認真思考和作出決定,還好上帝賜予了我們大腦與時間!
【2】
家鄉的正月十五
窗外,鞭炮喧天,煙花絢爛,這是正月十五的正確打開方式。今年的正月十五恰逢周末,想來無論怎樣也是要回家過節的。在北方人的思想里,家的觀念還是比較濃重,總想有時間就要多陪陪家人。
家鄉的正月十五,總是格外熱鬧的。這個傳承了兩千多年的傳統佳節,在家鄉還有一個重要的風俗—祭祀。傍晚時分,家家戶戶早早吃過晚飯后,家中長輩帶領晚輩上墳祭祖,此時,目所及之處都是煙花,耳所聞之處皆是炮鳴,將團團圓圓的節日寓意更襯托得格外肅穆。元霄佳節共求團圓,天地人間共享幸福!
家鄉的元宵節,值得說道的就是放煙花。村子里有從老輩就流傳下來的風俗,每到正月十五,都會舉全村之力放煙花、辦歌舞,也不知從哪個年代傳承下來的記事簿,專門來管理此事。簿子上記載了每三年哪五戶人家輪到籌備十五的熱鬧事兒,相當于我們常稱呼的“組委會”。日子久了,簿子上記錄的名字實在分不清誰是誰家,村人們干脆重新抽簽了一次。從記事起至今,也已快三十個年頭。
放煙花時,全村老少集體出動,還引來了鄰村很多人前來觀看。看著那炫目的煙花在空中綻放,五彩的絢爛常常引入入勝。小時候看煙花,是歡喜的,長大后看煙花,歡喜的同時卻又五味雜陳,有傷感、有嘆息。陪在你身邊看煙花的小伙伴早已散落在天涯;短暫的相聚后,每個家庭的人們又將各奔東西。
記得曾經與一位朋友說起,如今的社會,每個家庭的人們分散在各方的都有,一家人一年年聚在一起的時間常常有限。這,大概彰顯了“節日”之于團聚的意義,有多么重要!
東風夜放花千樹,
更吹落,星如雨
……
就讓新年的煙花定格在腦海里,陪伴我們開始新一年的征程,祝愿每一人都如五彩煙花般,絢麗、光彩!
文|清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