詳細介紹請看這里
https://github.com/ochococo/Design-Patterns-In-Swift
創建型模式
創建型模式是處理對象創建的設計模式,試圖根據實際情況使用合適的方式創建對象。基本的對象創建方式可能會導致設計上的問題,或增加設計的復雜度。創建型模式通過以某種方式控制對象的創建來解決問題。
根據不同的實際情況、場景或業務創建適合的對象
1、單例模式
單例對象的類必須保證只有一個實例存在。許多時候整個系統只需要擁有一個的全局對象,這樣有利于我們協調系統整體的行為
對于Angular單例服務,服務還是那個服務 注意服務依賴注入與組件供應商
2、工廠方法
定義一個創建對象的接口,但讓實現這個接口的類來決定實例化哪個類。工廠方法讓類的實例化推遲到子類中進行。
3、抽象工廠
抽象工廠模式提供了一種方式,可以將一組具有同一主題的單獨的工廠封裝起來。在正常使用中,客戶端程序需要創建抽象工廠的具體實現,然后使用抽象工廠作為接口來創建這一主題的具體對象。
工廠模式 根據不同的參數生產不同的產品
工廠方法模式 不同的工廠 相同的行為創建不同的產品
抽象工廠 與工廠方法模式不同之處是 可以創建多種產品
4、原型
通過“復制”一個已經存在的實例來返回新的實例,而不是新建實例。被復制的實例就是我們所稱的“原型”,這個原型是可定制的。
也稱克隆模式 就是深拷貝一份對象
5、生成器
一種對象構建模式。它可以將復雜對象的建造過程抽象出來(抽象類別),使這個抽象過程的不同實現方法可以構造出不同表現(屬性)的對象。
行為型模式
在軟件工程中, 行為型模式為設計模式的一種類型,用來識別對象之間的常用交流模式并加以實現。如此,可在進行這些交流活動時增強彈性。
1、責任鏈模式
責任鏈模式在面向對象程式設計里是一種軟件設計模式,它包含了一些命令對象和一系列的處理對象。每一個處理對象決定它能處理哪些命令對象,它也知道如何將它不能處理的命令對象傳遞給該鏈中的下一個處理對象。
具體處理者包含下級或上級或關聯對象的引用或指針 處理不掉的任務會傳遞給上級或下級或關聯對象處理
2、命令模式
命令模式是一種設計模式,它嘗試以對象來代表實際行動。命令對象可以把行動(action) 及其參數封裝起來,于是這些行動可以被:
重復多次
取消(如果該對象有實現的話)
取消后又再重做
游戲機方向鍵
3、解釋器
給定一種語言,定義他的文法的一種表示,并定義一個解釋器,該解釋器使用該表示來解釋語言中句子。
對對象或表達式進行分析或解釋,根據不同的解釋結果做不同的行為
4、迭代器
迭代器模式可以讓用戶通過特定的接口巡訪容器中的每一個元素而不用了解底層的實現。
5、中介者
用一個中介者對象封裝一系列的對象交互,中介者使各對象不需要顯示地相互作用,從而使耦合松散,而且可以獨立地改變它們之間的交互。
對象之間交互通過中間對象交互,類似中介 P層
6、備忘錄
在不破壞封裝性的前提下,捕獲一個對象的內部狀態,并在該對象之外保存這個狀態。這樣就可以將該對象恢復到原先保存的狀態
記住登錄密碼
7、觀察者
一個目標對象管理所有相依于它的觀察者對象,并且在它本身的狀態改變時主動發出通知
8、狀態模式
在狀態模式中,對象的行為是基于它的內部狀態而改變的。 這個模式允許某個類對象在運行時發生改變。
App狀態等
9、策略模式
對象有某個行為,但是在不同的場景中,該行為有不同的實現算法。策略模式:
定義了一族算法(業務規則);
封裝了每個算法;
這族的算法可互換代替(interchangeable)。
10、訪問者模式
封裝某些作用于某種數據結構中各元素的操作,它可以在不改變數據結構的前提下定義作用于這些元素的新的操作。
結構型模式
在軟件工程中結構型模式是設計模式,借由一以貫之的方式來了解元件間的關系,以簡化設計。
1、適配器
適配器模式有時候也稱包裝樣式或者包裝(wrapper)。將一個類的接口轉接成用戶所期待的。一個適配使得因接口不兼容而不能在一起工作的類工作在一起,做法是將類自己的接口包裹在一個已存在的類中。
多一層類的訪問, 不兼容的類工作在一起
2、橋接
橋接模式將抽象部分與實現部分分離,使它們都可以獨立的變化。
3、組合
將對象組合成樹形結構以表示‘部分-整體’的層次結構。組合模式使得用戶對單個對象和組合對象的使用具有一致性。
多個對象的相同行為可以組合在一起一起調用
4、修飾
修飾模式,是面向對象編程領域中,一種動態地往一個類中添加新的行為的設計模式。 就功能而言,修飾模式相比生成子類更為靈活,這樣可以給某個對象而不是整個類添加一些功能。
5、外觀
外觀模式為子系統中的一組接口提供一個統一的高層接口,使得子系統更容易使用。
6、享元
使用共享物件,用來盡可能減少內存使用量以及分享資訊給盡可能多的相似物件;它適合用于當大量物件只是重復因而導致無法令人接受的使用大量內存。
7、保護代理模式
在代理模式中,創建一個類代表另一個底層類的功能。 保護代理用于限制訪問。
8、 虛擬代理
在代理模式中,創建一個類代表另一個底層類的功能。 虛擬代理用于對象的需時加載。
抽離API、分層、擴展、繼承、傳遞參數動態創建、傳遞對象、更改屬性、更改狀態等 手法可以實現設計模式,沒有完美的設計模式,設計模式也有缺點,要根據自己的使用場景、業務邏輯選擇或創造合適的設計模式才能達到方便的效果。因使用了設計模式,簡單的邏輯會變的復雜化,復雜的邏輯會變的更清晰,不要一味的強制使用設計模式、架構模式,要由主到次的使用。核心模塊、復雜模塊要精心設計,簡單頁面、不常訪問頁面要快速開發,在迭代優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