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繼續我們昨天的話題:那些年,我在路上遇到的陌生人。
當我認真地去回憶的時候,發現很多照片已經丟失了。剩下還有更久遠一點的,那些剛開始學攝影時拍的羞于拿出來見人的照片。但是我覺得,多一點真誠,少一點套路吧。畢竟,照片背后的故事,要比照片本身更能打動人得多。
■■■
▍坐標:西藏?▍
這是我去年去西藏時遇到的小孩,
在稻城去往理塘路上的一個休息口。
我是不太敢拍這種人文的,
畢竟被罵的攝影師已經夠多的了。
女孩問我有沒有吃的,我說有。
給了她棒棒糖和小面包。
路上的人告訴我,現在的318國道邊的藏民已經不是從前的藏民了。
“你根本不應該給她吃的。”
但是至少,
她笑得那么真誠。
路上這樣的身影實在是太多了,
我真的記不住遇到這個老人時是在哪個路段。
只記得那時的我們大呼小叫地驚嘆于沿途的風景,
而她一邊轉著手中的念珠,
一邊看著我們。
我們闖進了她的家園。
西藏的天氣太過美好,
人煙太過稀少,
除了八角街和幾個寺廟,感覺其他地方都是形單影只的,
仿佛隨便走路都能變成一種修行。
色拉寺辯經,
去了兩次,第一次他們休息沒有辯經活動,
第二次又特地跑過去一次,
人很多,他們辯的很激烈,
舞動念珠、拉袍撩衣、來回踱步,
其實我一點也沒看懂……
結束的時候,每個和尚領到了25元辯經費。
頓珠,
羅布林卡遇到的小孩,
一直以為他是個小和尚,
非常有禮貌,漢語非常好。
我恬不知恥地用棒棒糖換了他的奶茶喝。
其實對我來說,西藏之行是失敗的,走馬觀花加上下雨不斷,并沒有真正看到西藏。以至于事到如今都沒有好好梳理過,如果有機會下次倒可以出一期推文說說我的失敗經驗,這是題外話。
■■■
▍坐標:青海▍
張掖丹霞邊的一個老人,
在景區門口賣土特產,
看了她好久都沒有將這張愁容滿面的臉舒展開來,
于是我們從她那買了幾根玉米,
2元一根,
那時候可沒有什么天價龍蝦、天價魚。
老人的玉米很好吃。
在青海邊的一個帳篷里吃了牦牛酸奶,
一碗酸奶,足足吃了大哥家一袋白糖。
他笑著給我們介紹她的媳婦,
他的女兒,
他的兒子。
他說兒子在讀書,而女兒就在家持家吧。
■■■
▍坐標:云南▍
從我心里講,在云南認識的這群人并不是陌生人。
我們相處了前后差不多一個月的時間,
朝夕相處,
認識他們是因為我的一點私心:拍一部紀錄片,
而他們卻待我沒有任何私心。
他們是我云之南的朋友,哥哥,妹妹,爺爺,和大叔大媽……
但是如今細細想起來不知道還能不能再見到他們。
韓爺爺,2011年77歲。
那年孫女要嫁人,他賣了全部的花紅,
一共500多元,
給孫女置辦酒席。
海映,韓爺爺的孫女。
一個淳樸可愛對愛情充滿了期待的女孩。
那年,我有幸喝到了她的喜酒。
全村人坐成一排吃流水席,
印象最深的一道菜是辣椒比魚多N倍的辣椒魚。
這群孩子,
我至今能一個一個叫出他們的名字,
那個時候他們擠在一間四處漏風的屋子里讀書,
從一年級到三年級,只有一個老師,
每一個孩子都有自己宏大的夢想。
春池,19歲,
這群孩子的老師。
她也盼望能像村子里的年輕人一樣出去打工,
但是她走了,
孩子們就沒有老師了。
到了洱海盡頭,
開拖拉機1個多小時,
再爬山2個小時,
就能到達我的這群家人的村子。
那年,我們住在這簇葉子花下面
的豬棚隔壁。
■■■
我想念洱海邊的春哥,83歲的和爺爺,不知道他們如今是否安好。其實,旅行是遇不到故事的,也不會放飛你的心靈,比如西藏,比如青海,它們理我很近,記憶卻寥寥。而云南過去很多年,我卻一直銘記在心。
相逢何必曾相識。希望遇見過的你們都安好。
- END -
圖/文:向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