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子曰:君子不重則不威,學則不固。主忠信,無友不如己者。過則勿憚改。
【何逸舟斷句】子曰:君子不重則不威,學則不固。主忠信;無友不如己者;過則勿憚改。
孔子首先說:“君子不重則不威?!币饧矗壕尤绻伙@得莊重穩沉,沒有個當領導的樣子,那么他就很難樹立威信。
學則不固:一句有所爭議。逸舟以為:“學”字在此意為“做學問”。“不固”,即“無法鞏固”,意譯為“空泛、淺薄、浮躁”。所以孔子認為:一個缺乏莊重穩沉、思想淺薄、行為浮躁之人,不但無法有效樹立威信,而且,他的學識學問也不可能有深度,大多空泛浮躁。
主忠信,無友不如己者,過則勿憚改:此處的“無友不如己者”一句成為千古爭辯的焦點。
錢穆認為“無友不如己者”是說:“與不如己者為友,無益有損?!崩盍愠诸愃朴^點,也就是說:他們認為孔夫子主張就是不要和不如自己的人交朋友。南懷謹則認為孔子的意思是“不要看不起任何一個人,不要認為任何一個人不如自己?!?,李澤厚持類似觀點。
孔夫子說過“三人行,必有我師焉?!边@說明,他本人是主張向任何人學習的。但這并不代表“師”和“友”是一回事。古人就有“用師者王,用友者霸”之別。況且孔夫子還說過:三個人同行,其中的某一個人必定受到貶損;而一個人獨行,則必定會得到別人的幫助??梢娫诳追蜃涌磥恚挥咽且髦氐模皇呛腿魏稳硕伎梢猿蔀榕笥选?/p>
首先我們要通讀孔子的這句話,不能斷章取義。其實孔夫子在這里的前半句是給出問題,后半句給出答案。前半句說君子如果“不重”,那么“則不威,學則不固?!焙蟀刖鋭t是回答君子如何做到“重”。答案有三:第一,“主忠信”;第二,“無友不如己”;第三,“過則勿憚改?!?/p>
所以,主忠信,無友不如己者,過則勿憚改。意為:首先要做到忠信;然后不要和那些(在品行上)不如自己的人交朋友;最后,自己有了過錯,一定要敢于承擔責任,不要害怕去改掉它。
無友不如己一句,不是說孔夫子和所有不如自己的人都不成為朋友,根據儒家和孔夫子一貫的主張,他在此處的“無友不如己”主要是強調不要和人品很差道德敗壞的人成為朋友。也就是說:一個人不要經常和那些“道德修為品行不如自己的人”混在一起甚至成為朋友,如果這樣,他在別人眼中的形象便會一落千丈,自己的威信也就很難樹立起來。
結合職場人生,孔子這句話實際上是告誡管理者:真正高明的領導者要想樹立威信,首先要站在下屬的角度思考問題,并且做到言而有信;其次不要太過頻繁和無度地與下屬天天泡在一起,畢竟:生活可兄弟,職場有上下;最后,出了問題要勇于承擔責任,自己犯了錯誤要敢于面對并且要勇于去改正而不要回避。
今天的這篇,以上部分,全部是摘錄何逸舟老師的理解和感想。原本昨晚上就草草的看了這一章和相關注釋,我下載的參考應用上給出的解釋是:不要與自己不同道的人交朋友…這樣的解釋,一度令自己沒辦法寫感想的開頭,我真的不明白同道在這里究竟指什么,是志同道合嗎?是實力相當嗎?還是別的什么?直到看到何老師的文章,我才覺得豁然許多,老師的解說,解決了我心里的疑問,生發的感想也很精辟,所以,今天請原諒我的手指偷偷懶,推薦大家這篇文章,共賞析。
我的意思是,我的心煎熬一天了,學習以來,第一次,寫完原文,在釋義這一段做了難,心里有矛盾,就沒有辦法展開體會,在最后的關頭,我釋懷了哈。
http://heyiqin.blog.sohu.com/117639598.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