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玫瑰]20170224徐海波讀《不輸在家庭教育上》分享(上海,第201天)
《孩子脾氣大是家長慣出來的嗎?》(作者:兒童繪畫專家李蘭瑕)摘錄:
比如一歲以內的孩子,如果你搶走他手中的玩具,或者挪動玩具讓他怎么也夠不著,孩子會憤怒,腎上腺素大量分泌,臉部通紅,胳膊腿都在使勁,仍然不知道該把勁使在哪。
一歲以后,有的孩子就會用手打人,或者用頭撞人,磕人,有的甚至咬人,他們已經(jīng)有能力將憤怒發(fā)泄到明確的對象身上。
如果家長粗心大意,不能準確地猜到孩子的目的與需求,而孩子又太小,表達不清,造成孩子的愿望不能實現(xiàn),孩子就會很生氣,發(fā)脾氣。
所以家長需要增加耐心與愛心,多了解孩子,其實小孩子沒有多深的心思,家長稍微用心,多花點時間跟孩子在一起,就能猜得差不多,然后再決定是滿足他的要求;還是理解他,但是不能滿足;或者不能完全滿足,并給予解釋、替代和轉移。
(全文請閱讀《不輸在家庭教育上》第26卷P.1-P.2)
[玫瑰]Booboo微思錄:
1、家長的耐心與愛心從何而來?
2、家長“猜”的能力從何而來?
3、家長作決定(滿足還是不滿足,或者不能完全滿足)的智慧又從何而來?
4、以前看到這樣一段話,分享一下:
所有的問題,都靠成功來解決;
所有的成功,都靠成長來解決;
所有的成長,都靠學習來解決;
所有的學習,都靠自己來解決!
我覺得這段話就是告訴我:
所有的所有都指向把“我”、把“自己”修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