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321 今日思考 白天不懂夜的黑

說起來挺有意思,自己現在見到的人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是還在很多公司掙扎,想要等到退休的人,一類是剛工作的人。經常跟著兩類人聚會,就發現一個很有意思的現象,那就是剛工作的人對錢不是特別敏感,更加在乎的還是自己如何成長,而那些要退休的人,卻愈發對錢熱愛,身上暴露著極強烈的迷戀。

每個人剛工作的時候,都曾有過美好的夢想,理想,想成為一個很牛逼的人,希望自己能力很強,能夠別更多人認可。然而大多數人在奮斗路上,慢慢就會被身邊的生存環境影響,從原來的多元收益預期,慢慢的成為了一元知識結構,價值觀是唯一的:唯金錢是斬。

我個人,通過這幾年創業經歷,認知有些改變,是典型的認知科學愛好者,也是多元收益持續思考著,在我的價值觀中,人成長收益一定要多元,之前思考輸出過幾篇類似的文章。我們成長一定是需要多元知識結構的,前幾天跟一個很不錯的朋友聊天,又提到這個事情,我做了一個類比:

我們人生成長所需要的營養是多元的,一個對錢癡迷的人,可能沒有認識到,即使再多的錢也無法擬補他其他方面的缺陷。

就如我們飲食,吃再多肉也擬補不了菜的營養。

我們每個人的成長分為兩個部分,身體成長和心理成長。

對于我們身體成長,一個很簡單的道理就是,我們需要多元營養才能讓我們更加健康。一旦缺乏某一類元素,身體很快就會變得不適,會報復你。我記得剛從深圳回北京工作的時候,每年冬天都會口腔潰瘍,一回深圳馬上就好,搞的特別難受,找醫生也無濟于事,一段時間后,自己卻發現原來是自己說話多,喝水少的原因,北方本身比南方干燥,環境本身就會吸收自己的水分,加上每天說太多話,喝水又少,嘴巴就會干燥,自然就容易潰瘍了。

而我們心理成長不過如此,我們成長過程中,也需要不同的知識結構,成長收益讓自己變得更加健康,我們可以通過我們的能力去換取更多的財富,但這不應該是全部。或者說金錢不應該是交換價值后的唯一衡量物,除去金錢外,還有一個更重要的衡量物就是認知。

沒錯,自己之前就思考過:

賺錢=提供能力后的衡量物之一

也思考過:這是一個認知比財富重要的時代

可以通過自己的常識交換別人的常識,形成彼此的見識,這便是認知。

我們通常說,一個人不進步了,并不是這個人不賺錢了,而是認知落后了,對于不求進步的人,有一句話表述的很經典:

三十歲死亡,八十歲埋葬。三十歲就感覺自己不需要吸收新的認知了,用老經驗賺錢足夠了,這樣持續到老。

回過頭來,就會發現,自己身邊那些剛畢業剛工作的90后們現在要比有錢還只喜歡錢的老盆友們幸福感更強,他們懂得認知比財富重要,跟他們在一起,就愿意彼此交互認知,形成見識。而那些經常說自己要退休的人,每次溝通,卻更多的是討論退休后如何再賺更多的錢。

其實,我們努力,忙碌,賺錢的同時應該多跳出來,啟用靈魂出竅模式思考下:

自己內心要更健康,真的是還缺錢嗎?不能單高啊?只吃肉,不吃蔬菜,學會讓自己清楚的知道,要讓自己更健康的成長就必須認知+財富一起提升。

甚至,還有先后順序,認知在前,財富外后,很多時候,我們迷茫就是因為一直在為了財富奔波,但回頭卻發現,自己的認知卻早已裹足不前。

前幾天看知乎,看到一個人回答,有沒有在某一刻體驗到了真正的貧富差距?,沒錯,除了車子,房子,這些財富外,還有好奇,進步,思考,成長認知的財富,自己看完非常有感觸,因為身邊就存在這樣的兩類人。

白天不懂夜的黑,有的人真的窮的只剩下錢,只知道吃肉,卻不知道自己已經單高,除去金錢,還有更多營養需要吸收。

茨威格給瑪麗·安托瓦內特寫的傳記中,有一句話說的很是入心:

所有命運贈送的禮物,早已在暗中標好了價格。

你不運動,不多元營養攝入,身體就會報復你,你認知不進步,環境一變化,馬上不適應,走不出舒適區,時代就會拋棄你,甚至這跟錢無關。

懂得這個道理,就要讓自己認知成長的進步配得上自己賺取的每一筆財富,認知和財富并行,以此共勉。

今日思考,不求絕對,但求養成思考的習慣。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