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念】
財務的事再大也逃脫不開三張表——《利潤表》、《資產負債表》、《現金流量表》。
《資產負債表》用一句話說明白,就是公司怎么花錢,從哪找錢。
用我們個人生活比喻,掙了錢怎么花?無非兩個方向。
公司的財務也是一樣,掙了錢也是兩個方向。不過,公司有股東的因素,所以右下方多個股東權益。
《資產負債表》特點是“左邊=右邊”,即“資產=負債+股東權益”。
資產指公司擁有多少資產。
負債指向欠供應商和銀行多少債務,體現公司向外找錢的能力。
股東權益指欠股東多少錢,體現向股東找錢的能力。
【細項說明】
1、現金
對于公司來說,能在90天內提現的,都屬于現金。即使是90天內到期的定期存款,也算是現金。
2、存貨
存貨越多不一定不好,要看行業。像茅臺酒、鉆石這樣的產品,越多反而越值錢。
3、短期與長期
1年為界,大于一年就是“長期”,小于一年就是“短期”。
五年期的長期貸款,還有一年就到期了,那就變成“短期負債”。
4、流動性擺放
《資產負債表》擺放是有固定順序的,容易變現的放上面,最難變現的放下面。
之所以這么擺放,因為在上面流動性越高的科目,折價率越低;而流動性越低的科目,折價率越高。
流動性對于公司或者個人,非常重要的一點,就是學會“以長支長”!千萬牢記如果“以短支長,氣難長”!
5、物質不滅定律
物理上有個“能量守恒定律”。同樣,財務上也有“物質不滅定律”。
某項報表少一樣東西,必會在同一張或另一張報表內出現。
6、《資產負債表》是某一天的概念
《資產負債表》反應的是特定某一天內,公司資產和負債的定量。
【小結】
《利潤表》像公司的外部表現,《資產負債表》像是公司內部的縮影。
公司的資產狀況、財務結構、經營能力、償債能力都在這一張報表內體現。
《利潤表》有點像預估未來,展現臨近某段時間內發展情況;而《資產負債表》的有點像總結過去,凝結某一刻企業的映像。
因此,我們在學習中,不能僵化思維,死套公式。一定要獨立思考,多方面動態的看待一家公司發展能力,從而找到值得我們投資的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