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衰老與死亡,如何告別?

盛夏的夜晚,即使點著蚊香,在偌大的房間里,還是躲避不了蚊子的叮咬,房間里傳來微弱的喘氣聲,我慢慢地走進房間,靠近她那骨瘦如柴似的身軀,全身撫摸上去全是不見多少肉的軀體,嘴里吐著;水,水,水。。。。。我從桌子上端起那插著吸管的水杯,看著她一口一口的吸著水杯里的水,左手血管處見到插滿針孔的痕跡,對抗病魔,然后疾病在慢慢吞噬她的身軀,日漸消瘦,肚子越來越大,轉個身都渾身疼痛難受。。。。。

? ?看著她遭遇疾病的折磨,然而我們卻束手無策,我們必須接受奶奶剩下的日子不長了,在剩下的日子里,好好珍惜陪伴她的時光,在我照顧了一周后的那天早上,那時我還在家里睡覺,從老媽的口中得知,奶奶走了,想不到那晚就是我和她的最后一面,我想她肯定是忍受著疾病的痛苦走了。。。。。。再也見不到她人了,再也不見每天放學后可以去奶奶開的小賣部里拿零食吃,必須接受她已經去世的這個事實。

? ?面對著現在的各種癌癥,我們哪怕是繼續的化療醫療,也無法挽回奶奶患癌癥的這個事實,醫生的工作只是維護病人的生命質量,免除疾病的困擾,維持足夠的活力去積極的生活,然而受醫學的局限性,我們無法治愈這種不治之癥.

隨著人口老齡化越來越嚴重,我們不得不思考衰老與死亡這兩大話題

但對于大多數的人來說,死亡是個很敏感與忌諱的話題,然而人們面對衰老的恐懼,害怕衰老后的各種狀況(記憶力的衰退,聽力的喪失,身體機能的退化),一系列連續不斷的喪失,直到失去固有的獨立生活能力,書中提到腳才是老年人真正的危險,導致跌倒的三大主要因素是平衡能力差,服用過多處方藥,肌肉乏力。

在我們衰老脆弱,不再有能力保護自己的時候,我們該使用有限的時間來做有意義的事情,隨著視野的收縮,當我們開始覺得未來是有限不確定的時候,我們的關注點開始轉向當下,放在了日常生活的愉悅和最親近的人身上,自我慰藉之上,然而在養老院的老年人卻面對著三大瘟疫:厭倦感,孤獨感,無助感,他們厭倦了養老院的生活習慣,在養老院沒一個熟悉的親人,然而他們的內心卻是倍感孤獨。

無論是由于年齡還是健康不佳所致,隨著能力的衰退,要使老年人的生活變得更好,在大限來臨之際,幫助老年人實現其重要的愿望,這就是阿圖醫生所倡導的姑息治療法,就是通過給予相應的照料幫助病人處理這些困難(比如盡可能地減輕病人的疼痛感)幫助病人處理善終服務等等。

那是在高二的時候,有次發高燒,一個人昏沉沉的去醫院看病,一個四十幾歲的醫生看我發燒那么嚴重就說給我用頭孢藥物,做皮試的時候人沒問題,當醫生的美女助理往我手上注射頭孢的時候,突然,助理說:他眼睛翻白,拿出血壓計量了下血壓血壓急速下降,脈搏跳得越來越弱,用手不斷地喊我別睡下去……助理馬上中斷了向我輸入頭孢藥物。

我當時不知道自己是如何地從校醫室回到宿舍了,昏沉沉的躺在床上,腦海中回憶著助理說的那些話語,我當時只想活下來,這是一個病人求生的欲望,他不想死他才十八歲,他還有很多事情沒有經歷過,那晚我沒有睡下去,我怕我睡下去就再也見不到明天的太陽了,漫長的黑夜終于等來了光明,等來了勝利的曙光。

面對衰老與死亡,當我們無法準確知道還有多少時日時,當我們想象自己擁有的時間比當下的時間多的多的時候,我們的每一個沖動都是戰斗,于是,死的時候,血管里的留著化療藥物,喉頭插著管子,肉里還有新的縫線,活在當下,活出自我,勇敢地面對死亡,生的愉悅與死的坦然都將成為生命圓滿的標志。

在生命的這個時刻,你愿意做以下行為么:

1、如果你的心臟停搏,你希望做心臟復蘇么?

2、你愿意采取如插管和機械通氣這樣的積極治療么?

3、你愿意使用抗生素么?

4、如果不能進食,你愿意采取鼻飼或者靜脈營養么?

----<最好的告別> ? ?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